对于这样的首创,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倪维斗院士表示认同。他说:“首先,我国需要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低成本、高效率、全部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发展道路,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是我国引领全球能源革命的必要条件,大规模非并网风电就是一个创新的展示平台。”
非并网——破解风电难题新途径
在世界风能协会主席麦加德的会议发言中,不难发现,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风能投资最大的国家,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后,风电已经连续两年超过核电,成为我国第三大电源。
虽然,我国风电发展取得了以上成绩,但倪维斗院士直言,我国风电行业还面临巨大挑战,弃风限电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例如,今年前三个季度,我国的弃风问题仍然很严重。弃风限电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弃风限电严重的2012年,国内风电产业因弃风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以至于到目前,我国一半风电场都没有实现盈利。
顾为东团队研究的非并网多能协同的智能电网系统,旨在优化新能源与高耗能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新能源不再依赖传统输电模式,而是通过非并网直接为用户所消纳,从而实现大规模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高效、低成本、全部利用,可以提高风电的经济性。另一方面,传统高耗能产业可以实现的供能根本型转变,进而成为电网运行调峰的新型智能负载。
对于未来,顾为东的团队看得更远:通过高耗能产业的功能转变,使高耗能产业成为“柔性”负载, 实现为国家大电网配套调峰,将我国以煤电为主的“刚性”电网转变“柔性”电网,将覆盖我国全境的电网利用率从30%提高到55%-60%,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使全国60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发电量增加30%,经济效益增长2倍以上,同时, 彻底解决我国所有大规模风电和太阳能的100%、低成本全部利用的难题。
中国特色的新能源高效利用道路到底路在何方,业界还没有共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愿顾为东团队在解决新能源高效利用和转变高耗能产业供电模式中的一箭双雕能成为我国能源高效利用的正确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