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美国提出的减排目标,2025年较2005年下降26%-28%,这个目标会有多大难度呢?我们查阅统计数据,2005年美国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是57.72亿吨,2011年是52.87亿吨,较2005年下降8.4%,年均下降了1.5%,平均每年减少排放约8100万吨。如果要实现美国提出的2025年目标,意味着2025年CO2排放量必须降至42.71-41.56亿吨,也就意味着2011-2025年必须年均下降1.5%左右,平均每年至少减少排放7300万吨。可见,但从统计数据来看,美国要实现2025年目标,2011-2025年CO2排放量年均下降百分比与2005-2011年基本持平,而从每年减排的绝对量看,2011-2025年每年减排量要小于此前六年。
再看看我国提出的目标。我国提出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关于CO2排放总量,原文表述是“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二是关于能源结构的调整目标,“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在笔者印象中,这是我国政府官方首次关于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表述,也就是按照我国政府设想,今后15年我国碳排放还将随着经济发展、化石能源消费增加而不断上升。按照有关统计,2011年我国CO2的排放量为79.55亿吨,2005-2011年年均增长率是6.7%。即使考虑到未来年均增长率下降(比如降至3%),2030年我国的CO2排放总量也将攀升至140亿吨左右。当然,从文件表述的字面理解来看,这个峰值年份并非约束性指标,可以提前,也可以滞后,重要的是指出了一个发展方向。
“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0%”这句话很自然让我们联想到我国此前提出的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15%的国际承诺,显然这是在过去承诺的基础上将承诺的时间节点向未来延伸了10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数据,1978-2013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比重从3.4%提高到了9.8%,过去35年累计提高了6.4个百分点。按照2020年15%的承诺,2013-2020年需要累计提高8.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而按照此次2030年20%的承诺,2020-2030年需要累计提高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看似提高的节奏降下来了,但是越往后难度也越大,所以这里新的承诺还是比较符合我国实际的。
看起来,世界上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将联手减排以应对气候变化,但是由于两国国情不同,实现减排的实际困难和路径选择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性。今年年中美国白宫发布的《全方位能源战略》指出,美国实现低碳发展有五大支柱:一是持续提高能效,二是发展气体能源(天然气),三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四是发展核电和洁净煤技术,五是发展低碳交通。看来,美国认为低碳发展首先是节能,其次是发展天然气,再次才是发展可再生能源。
对于我国而言,节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日,致力于推动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在某论坛表示,如果把全球的气温控制在未来不超过2度,主要有两大措施,一个措施是节能,节能要占到40%左右的贡献量;第二就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占到30%的贡献量。节能的重要性超过可再生能源,是最大的减排,但节能措施往往不是立竿见影,不如新能源来得直接,确实今后需要切切实实做好的一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