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也必须要求我们的电网具有稳定性,同时要有相应的灵活性,能够包容多元化的发电形式,能够包容多元化的用电需求,同时要更多的关注用户侧的便捷性。所以,这几方面综合起来,才能够构建出我们一个智能电网。这个可能对中国来讲我们还在转型过程中。我们法国电力对中国的发展也非常关注,而且其实我们到中国来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我们也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一路风风雨雨的发展一起走过来的。所以,我们对中国进一步的电力体制改革还是非常有信心。我们也非常希望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以及我们构建智能电网相应的一种配套的体系上也都希望能够做出贡献!
张超:您刚才谈到电力体制改革,这是我们接下来可能会探讨的一个话题。我想再请教一下毕总,三峡应该是全国,可能全球也是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的企业,您刚才介绍了水电、风电、光伏,这可能也是中国目前电网无法消纳的最大的三块。今天大家的会议手册里有一个封面报道,其中也有一份内参,内参没有在袋子里,谈到我们刚刚去云南做调研,大量的水电没有被运输出去,非常大的数字,以至于地方政府都可以去讹诈、勒索一些水电企业。您是全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企业,怎么看待电网的发展,从你的企业本身来看,您对智能电网的需求是什么样的?
毕亚雄:今天的主题是智能电网和未来能源,前面讲到能源结构,搞电源的如果没有一张很好的网,这个电源大量的会弃水,或者弃风,或者弃光。电源企业和电网企业的确是唇齿相依的一种关系。三峡集团在支持电网智能化上面应该是最坚定,最扎实的一个。这个也是受到三峡外送这样的一个启迪。大家知不知道三峡的电送到哪些地区,是送往10个省区,最远的距离一千公里。所以,这样一个水资源、可再生资源要优化好,配置好它,需要这样一个网络配置。金沙江的电现在我们送到2000公里,都是电网的功劳。
张超:我听说三峡的电就是不送给四川。
毕亚雄:不是现在的四川,老四川,三峡电送到重庆,送到湖北。
张超:我听说三峡电离的最近的就是宜昌,宜昌就是用不上三峡的电。
毕亚雄:物理上的电和体制上的电是两码事,所谓的电送到哪儿,那只是一纸合同,计划分配,上网靠电网的优化配置,送到千家万户。所以,刚才您讲,电源和电网的关系,我刚才就讲,电源非常希望有一个坚强的电网,有一个智能电网,作为用户来说,也非常希望有一个智能电网。刚才很多领导提出来,智能电网实际上应该是用户提出来的,我不管电网是什么坚强的也好,自动的也好,信息化的也好,数字化的也好,反正一条,我想什么时候用,你就什么时候给。我想用多少,你就给多少。当然,有一条按照市场规律,最便宜的时候,最需要的时候,这就是智能电网要做的事。
你说三峡,我们说中国的特点,三峡做水电,体现在水电的大家说又是优势,又是尴尬。刚才你讲西南弃水,这个数字没有到最后官方,我还不敢说,但是至少200亿度电没了,我们三峡至少40亿度电没了。我们当时开玩笑,240亿度电够多少光电,多少光伏发电,很辛苦。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有一张很强大的电网,西电东送也好,南北煤的东送也好,可能会好一些,我讲的仅仅是技术上的,还有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亟待我们需要去电改。
但是,回到电网,我们觉得它是很必要的,不光是国内必要,甚至刚才讲欧洲的、美洲的,跨大区,甚至跨国界的联网也是很需要的。我们当时想,如果西南的水电送不到,或者说珠三角、长三角不是很需要那个季节的,它有季节特点,如果能送到泰国,如果能送到缅甸,可能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这也是需要一个坚强的电网。但是,这个电网,你说它属于国网的,属于泰国的,属于缅甸的,我们就说,一个物理上的,技术上的合理的电网和体制的机制要有一个切割,分开。
张超:前不久我们和国际电工协会开了一个闭门会,他们提出设想,说是否可以跟你们的中央把我们的设想往上报一报,他知道新华社有内参途径,希望把欧洲的电网跟中国连接起来,现在也不仅仅是跟缅甸,跟亚洲,东南亚这些国家,欧洲也有这个想法跟我们联系起来。2010年做课题,曾经专访了国家电网的很多高层,国家电网给了我们一个时间表,说中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分三个阶段,2011-2015年是全面建设的阶段,据说这个时间段,我们在智能电网方面的建设投资大概是两万亿元,现在距全面建设的时间仅剩一年了。张玮先生您是电网的人,是否可以跟朋友们透露一下,全面建设阶段已经进展到哪个程度,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张玮:我们确实2009-2010年研究整个智能电网的规划思路,整个发展框架。从2011-2015年全面建设的阶段,2016-2020年是提升的阶段。这些年来,我们在智能电网发展方面确实投入很多,做了很多工作。在说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回应最初主持人提的关于坚强和智能电网的问题。其实从我的理解,坚强电网也好,智能电网也好,它本身就是一张网,就是现在的这个电网怎么去升级,怎么去建设,怎么去完善,至于说是坚强还是智能,智能电网呼应了国际上关于智能电网的概念,所谓的健翔电网是考虑中国的国情,因为智能电网最早是欧洲、美国他们先提出来,那时候一方面是适应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另一方面要跟用户直接互动。它是在原来的基础设施之上进行升级、改造,技术进步。中国电网发展是相对之后的,我们还面临一个问题,怎么解决电源的送出问题,怎么满足老百姓用电需求问题。中国的能源禀赋决定了我们肯定在西北、西南,包括整个北部,大型的电源基地,包括三峡,包括更远一点的,这些上游的一些西南水的送出,这都需要很坚强的网才能送出去,让老百姓真正的用上电。所以,坚强和智能电网其实是一回事,在整个发展的目标上,最终是一致的。过于强调应该怎么样,我觉得不是那个,我们应该从电网本身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去考虑这个问题。
这些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在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方面的投资,我们连续大概五年总的来说每年的投资水平大概在3000亿元左右。如果说按照五年来看,大概15000亿元的投资水平。基于这15000亿元的投资,确实我们一个是适应了国家一些北部、西南大型电源基地送出,确实是这样一个需要。另一方面也确实对风电、光伏,包括水电这种清洁能源的送出也是基本上满足了需求,当然确实有一些弃风、弃水、弃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