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1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为标志,中国新一轮价格改革已然在途,但改革远不是简单的“一放了事”。
“十多年来的改革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监管比放开要难得多。”
在接受专访时,中国价格协会会长王永治认为,此轮改革将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精神,又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重的思路。
尽管改革可能引起一些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调整,但王永治相信,这次改革不会引起价格总水平的波动。
监管比放开难得多
第一财经日报:根据你多年的价格研究经验,你认为此次价格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
王永治:我个人的理解,这次加快推进价格改革的出发点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惠及民生。同时也践行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的理念,强调了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不能对市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要有效监管。
具体而言,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市场决定价格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和关键。没有市场决定的价格,就很难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优胜劣汰、提高效率。所以说,价格改革也是“市场再造”的过程。
第二,价格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十二届三中全会就明确,“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十四大进一步明确,“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我觉得这次李克强总理讲得很好,“价格改革不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关键问题就等于没抓住”。正是要利用价格改革体现的市场倒逼机制来促进垄断性行业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税制改革、质量体系改革、环保体制机制改革等一系列其他领域的改革。
第三,价格改革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价格改革将进一步发挥价格的功能来调节供求,降低产能过剩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
第四,价格改革是惠民生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从长远目的上说,改革将激发市场的活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赋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权,强化稳定物价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从现实意义上看,改革有助于使价格回归到理性。比如,可通过改革加强竞争来消除当前药价虚高的矛盾,体现医务工作者劳务价值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日报:同历次价格改革相比,此次价格改革的原因和环境有哪些不同?
王永治:我想,这次价格改革的原因同以往的价格改革是一致的。因为1978年以来我们就一直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但在改革的环境上,同以往相比还是有几点不同。
第一,此次改革的指导思想较以往更为明确。一是明确市场决定价格,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在改革中更强调监管。就是国务院常务会议透露的信息表明的,要“健全科学合理的价格调控体系和公开透明的价格监管体制”,或者说是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重的原则。
十多年来的改革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监管比放开难得多。因为监管是以市场决定价格的前提下的管理,要尊重市场规律,要准确地判断价格行为是否合理,判断是否存在价格垄断和价格欺诈,而价格垄断和价格欺诈不是一个简单的量化管理问题。要作调查、收集材料、取证、核实等大量工作。加上有些行为判断的规定比较原则,有些界限有些模糊,需作经济学的分析,请法学家研究会商。
总之,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政府监管部门的执法能力,来实行监管。近几年来,已逐步摸索出了市场监测、成本调查、舆论监督、群众参与、依法监管、科学监管等多层监测监管配套措施。
第二,当前改革背后的市场条件较以往更加成熟。中国价格改革刚开始提出的时候,我们连市场都还没有放开。而现在已经在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了。
第三,国家的经济实力较以往更加雄厚。如果在价格放开后因为供求不平衡使某些产品出现了价格异常波动,以现在中国强大的生产能力和逐渐完善的储备制度能够更好调节供求,平抑物价。我们也有足够的财力来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第四,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更坚强有效,调控监管经验更加丰富。这是此次价格改革的最有利的条件,也是此次价格改革能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的最根本的保障。
日报:在你看来,如果不实施价格改革会有哪些矛盾性问题无法解决?
王永治:首先,价格不理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就难以完善。小平同志早就说过,“价格没有理顺,就谈不上经济改革的真正成功。”李克强总理也讲了,价格改革是建立市场机制必须要闯的一道“坎”。
第二,价格如果不进一步放开的话,能源、交通、环保和经济就不能可持续地发展。
第三,价格改革不推进也不利于社会稳定。价格矛盾往往是社会矛盾在经济利益的一种反映。现在推进价格改革很重要的是要破除价格垄断所带来的利益严重不合理的问题。既要进一步推进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同时要制止经营性垄断,强化反垄断和反欺诈的工作。
第四,不实施价格改革也不利于我们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中国要更多吸收国外资本来投资,如果价格不合理,人家不会愿意来。同时,也要通过价格改革兼顾调整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供求联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