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其他消息 > 南北车合并方案初定:北车并入南车 更名为中车

南北车合并方案初定:北车并入南车 更名为中车

2014-12-0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浏览数:1430


  南北车重组,为何有关部门更倾向于选择吸收合并方式?
  有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与吸收合并方式相比,新设合并方式,后续程序繁琐复杂。鉴于南北车存在同业竞争问题,资本市场不可能让一家集团两家从事同样业务的上市公司并存。即使在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之上组建一个集团公司,在新的集团公司上市之前,南北车这两个上市公司均应该先行退市。而要注销两个法人资格,并注册新的法人,意味着数千亿资产的重新登记、更迭、重新上市等等手续,重组工作至少需要半年以上。
  该人士称,有关部门或许是考虑到重组的时间成本,而倾向于使用吸收合并方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了解到,重组方案之外,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不同的发展势头,对合并方式的选择并非没有潜在的影响。
  据悉,在两年公司分家之初,中国北车的海外业务收入曾经是中国南车的两倍,但近几年来被中国南车迎头赶上,今年上半年南车的海外收入甚至比北车高出一倍。
  财报显示,中国北车2010-2013年的国际市场收入分别为44.87亿元、62.8亿元、96.6亿元、75.9亿元,同期中国南车的国际市场收入分别为23.4亿元、61.3亿元、85亿元、64.2亿元。由此看出,中国北车在2010年的海外业务收入曾是南车的两倍,此后南车与北车的差距不断缩小。至今年上半年,南车反超。中国南车的海外收入达45.9亿元,而中国北车的海外收入仅为23.2亿元。
  中国南车相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财报显示的是已交付的订单收入,而南车在售的海外订单金额还要大得多。以南车旗下第二大车辆公司南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的海外订单为例,据该公司副总张旻宇介绍,过去四年株洲电力机车公司已拿下300多亿元海外订单,仅这些在手订单,即可为南车明年实现海外销售收入近100亿元,2016年、2017年还分别有60多亿和40多亿元的已签单收入入账。未来不排除还可能签订新的订单。
  不仅海外业务收入反超中国北车,中国南车在今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也比中国北车高出约200亿元。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南车的核心技术实力要强于中国北车。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向记者透露,受与国外西门子、阿尔斯通和日本公司所签合同的影响,目前我国现有和谐号动车组CRH1、CRH2、CRH3、CRH4、CRH5和CRH6都受到知识产权的制约,不能出口。唯独CRH380A型车可以出口,因为该车所有零部件、子系统等,均是中国知识产权,而其国产化的基础则源自南车自身强大的技术团队,即使美国权威知识产权专家来也无话可说,因此有关部门才给CRH380A型车颁发了出口资质。相比之下,中国北车的CRH380B尚未完全实现国产化。在高铁出海的大趋势下,拥有技术实力又拥有高铁出口资质的南车,占有的话语权更大一些。
  上述几个方面的情况,显然也是有关部门考虑南北车合并方式的重要因素。
  相对较优方案?
  重庆渝新财基金并购业务部总经理姚伟12月2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南北车合并的这套方案预计能够顺利获得通过,此前已有多个国企的重组采取了这种吸收合并的方式。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欧盟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打折扣
阅读下文 >> 快讯:协鑫新能源收购中国风电发电厂 涨14%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24705&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