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是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旗舰产品,是由中核集团的ACP1000与中广核的ACPR1000+两家核电技术融合产生的。IAEA通过对ACP1000的GRSR审查,是对华龙一号技术的认可,有利于华龙一号的国际市场推广。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反应堆通用设计审查,意味着中国三代核电技术ACP1000获得国际认可,技术层面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迈入“三代核电技术”国家的行列,有利于未来中国核电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未来核电项目审批或加快
临近年末,核电重启的消息不绝于耳。有媒体报道称,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在12月4日透露,下一步将按照中央的要求,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启动一批沿海核电工程。
另据了解,发改委已将红沿河二期、福清三期和石岛湾CAP1400相关项目上报国务院,项目年底或明年1月初获批可能性较大。此外,发改委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沿海核电工作列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包。
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刘宝华也向媒体表示,重启核电项目正在进行最后的研究准备。
种种迹象表明,核电重启已是“箭在弦上”,林伯强表示,如果今年年底不批,明年上半年也肯定会批。
毫无疑问,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经过国际核安全体系的审查和对标,对提高中国自主核电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国际化水平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政策层面重启核电项目的审批将是大的利好,这对于核电概念上市公司股票来说是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广核电力12月10日正式在香港上市,首日就大涨19.06%。
公开资料显示,中广核电力计划在港发行88.2亿股,净集资额238亿港元,其中54%的资金将用于收购台山核电,27%的资金将用作公司在建设核电站方面的资本开支,10%用于开拓海外市场及提升其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7%则用于偿还公司债务,另有5%用于支持研发活动。
到2030年将建100多座核电站
据了解,国务院办公厅11月19日已经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给出了能源结构改革方向和目标。其中提出安全发展核电,2020 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 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 3000 万千瓦以上。
另外,根据国家能源局《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2014年拟新增核电装机864万千瓦,与2013年的221万千瓦的实际装机容量相比,将增加264%。
林伯强认为,当前核电在整个能源结构中占比只有1%多一点,按照规划,预计到2020年能够达到4%,到2030年在整个能源结构中占比达到7%,未来十多年,核电在能源结构调整中必将发挥巨大作用;如果真要到2030年达到7%,需要建设100多座核电站。
同时,林伯强表示,核电项目建设周期非常长,从找项目、选址立项到投入运营一般要10年时间,即便现在开始开工建设,到投产运营也要6年时间,所以现在重启后批准的项目要到2020年之后才能发电,短期内还难以改变火电为主的电力产业结构。
核电“走出去”可能言之尚早
民生证券研究认为,核电重启正式拉开,预计未来不仅仅国内核电重启,更多我们将会看到核电资本出海;另外,未来会看到更多的能源资本出海,以央企、以及上市公司龙头代表的新能源资本去海外开发核电、光伏、风电将会变成新常态。
但林伯强认为,现在谈中国核电技术“走出去”可能还为时过早,中国的核电技术目前只是刚刚迈过了“三代核电技术”的国际“门槛”,未来能否“走出去”,国际市场是否认可,愿不愿意对中国技术“买单”目前还是未知数;可能更为可行的是在国内以第三代核电技术建成投产并安全运营一批核电站,这样在国际市场上才会有说服力!
“第三代核电技术从在国内投入应用到走出国门,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林伯强称,高铁技术作为“中国创造”的代表走出国门也是现在国内应用成熟之后才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的,核电技术也不会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