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能源的前景和意义,已经为世界所共识,实际上也已经是世界上产业争夺的第一焦点。”海通证券新能源产业分析师詹文辉分析,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在全力实施新能源国家战略,颁布了一系列规划以及能源替代和节能政策。而且随着未来资源能源压力越来越大,新能源成为未来主导产业。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王坚分析,上海之所以把新能源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率先突破的重点,首先是新能源技术被认为是在信息技术革命之后,最有可能催生新一轮革命的技术。
其次,新能源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第三,我国把开发利用新能源、推进新能源产业化作为实施能源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四,上海也把加快推进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主攻方向的突破口。
发展新能源,决胜在未来,收益在长远。上海新能源战略高瞻远瞩,但不少领域也体现出循序渐进、政府带动的积极思路。如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就要求政府逐年提高采购比例,2012年政府和公共机构新能源汽车新购比例占30%以上,新能源公交客车新购比例占30%以上;鼓励和支持出租、电力、环卫、邮政等公共服务行业应用新能源汽车,争取形成3000辆左右新能源汽车的应用规模。
汽车业内专家饶达认为,政府带动加上政策推动,是一种比较务实、有效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策略,社会带动效应也比较明显。
前景光明,道阻且长
普瑞斯,全球最成熟、最知名的新能源汽车。记者在上海一家规模很大的丰田4S店里看到,崭新的普瑞斯静静呆在角落,乏人问津。店里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新能源车叫好不叫座,一年才能卖四、五台,原因很简单,小型车的模样却要卖中高档车的价格,政府对购买新能源车的补贴不到位,自然难卖。”
新能源产业领域,不仅技术研发难,产业化难,降低成本难,真正推向市场也异常艰难,需要大量配套政策措施。不仅是新能源汽车,如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也卡在上网电价这一关。新能源产业化还需不断“闯关”。
上海力推新能源产业,同样还要克服许多困难,走很长的路。首先,新能源产业是全球激烈争夺的产业高地,竞争压力极大,而且具有不确定性,许多技术路线还看不清楚,必须大胆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