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其他消息 > 电气设备企业海外市场“蜕变”记

电气设备企业海外市场“蜕变”记

2014-12-22 来源:电气中国杂志 浏览数:308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根据商务部最近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投资总额达到了749.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1.6%。其中9月当月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97.9亿美元,同比增长90.5%。
  从全球来看,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从行业来看,在这其中自然不乏众多电力设备企业的身影,这些企业多数经历了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再到参与国际竞争的跨越式蜕变。以“中国装备 装备全球”为口号,我国电力设备近年来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全产业体系,工艺技术显著提高,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
  资料显示,我国电力设备出口80%以上的市场集中在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受此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加大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了电力设备的需求,海外市场呈现巨大潜力。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电力技术仅限于生产一些小容量的发电机组,高电压等级直流输变电技术也相对落后,需要从国外进行技术引进和合作。然而发展至今天,电力领域已经成为中国‘走出去’有比较优势、相当规模以及技术竞争力的领域之一。”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近日表示,我国电力建设的重点正在由增加容量,满足电力供应向电力结构调整以及促进技术进步转变,提高国际市场的份额将是今后电力设备行业面临的新课题。
  “能源外交”带来崭新契机
  中国能源体系与国际接轨的速度正在加快。近年来,我国展开务实外交,先后在俄罗斯、南美、澳大利亚等国家延伸能源合作的新洲际板块,这也为中国能源装备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契机。
  “中国电力设备行业初步具备了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实力,并且已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尽管在这一领域,新技术层出不穷,我们与发达国家在某些领域也的确还存在差距,但可以肯定的是,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中国电力设备已具备‘走出去’的可能性。”张国宝表示,就发电设备行业而言,该行业已连续8年实现每年增长近1亿千瓦的装机容量,未来这一态势将会逐渐弱化,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巨大产能迫切需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寻找到新天地。
  值得欣喜的是,我国电力设备企业近年来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逐年攀升,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承接了许多海外项目,直接拉动了我国电力设备产品及技术的输出。在传统能源领域,发电设备行业更已率先走向了国际化市场。数据显示,国内发电设备三大巨头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的海外收入占比约20%,其中哈尔滨电气的海外新增订单占比已达到接近40%。
  对此,中金证券分析师张晓莹认为,这主要源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用电量增速相对较快,有利于拉动火电设备出口,弥补国内火电设备需求下滑的风险。而且,三大动力集团海外项目经验丰富,具备较强的风控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项目的盈利能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电力设备“走出去”,一方面是通过境外工程承包等,带动相关设备出口;另一方面,一些实力雄厚的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也在积极实施海外战略,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作为提供水利电力工程及基础设施投融资、规划设计、工程施工 、装备制造、运营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建设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 显然是其中的佼佼者。据中国电建副总经理姚强介绍,国际业务一直是中国电建优先发展的业务,2013年中国电建的营业收入中近100亿美元来自于境外,目前该集团在全球90多个国家有近1000个项目在建,集团连续6年超过50%的利润来自于海外市场。
  “全世界有水电建设的地方,就有中国电建的影子。目前中国电建在可再生能源建设能力方面排名全球第一。”姚强告诉记者,今年8月,两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和穆迪对中国电建分别给予“A-”和“A3”的长期主体信用评级,评级展望均为“稳定”。这一信用评级结果处于国际工程承包类企业领先地位。
  “中国的水电项目及设备在国际上是最有竞争力的,几乎全球80%的水电工程都是由中国企业建设的,这说明中国的能源工程技术装备在国际上还是备受认可的,这也将成为新能源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宝贵经验。”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表示。
  在此之前,梁志鹏所在的部门一直在积极推动国内新能源企业“走出去”,并建立了相应工作机制,包括展开对国外法律法规、政策研究等工作。但在他看来,尽管这项工作极为紧迫,但推进的程度与预期还有很大差距,主要是因为“政府部门的工作精力以及能延伸的深度是有限的,对于具体、长期并有计划的推动国内新能源企业‘走出去’稍感力不从心。”
  不过即便如此,国内新能源产业在海外市场也可谓“异军突起”。尽管此前国际纷争不断,但今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呈现复苏态势,出口仍以两位数比例持续增长,目前中国太阳能电池产品转换效率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出口率约占全世界份额的60%。
  “这说明即使是在国际市场遭遇贸易摩擦的情况下,我国光伏产品在技术和成本上仍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张国宝表示,除了光伏产业外,在风电领域,我国装备制造业也从最初的几百千瓦,到后来可以制造1.5兆瓦,3兆瓦,甚至7兆瓦陆上和海上的风力发电设备,现在中国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已开始积极“走出去”,向众多国家提供风力发电设备。
  “在核电方面,尽管没有太多成功的案例,但我们已在国外树立了中国核电的品牌。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自主的核电技术,无论是CAP1400,还是中广核集团和中核集团联合推出的‘华龙一号’都广泛受到市场关注。”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东山表示。
  在张国宝看来,对于电力设备企业而言,海外市场仍是尚待开发的“蓝海”。“在发达国家,包括中国已逐渐解决了电力供应短缺的问题,甚至出现了过剩的问题,但是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解决电力供应仍然是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世界范围内,电力行业仍呈现蒸蒸日上的态势。”张国宝说。
  除发电设备及新能源设备,在输配电设备“走出去”的过程中,多数企业主要是受益于电力工程的总包出口。目前发展中国家电力建设潜在需求大,本土设备企业技术落后,进口依赖程度高,在此基础上一批输配电设备制造商受此拉动明显。
  根据公开披露的资料,特变电工目前重点布局印度、中亚、西非等地,2013 年底海外工程在手订单达30 亿美金,海外收入占比目标从目前的10%逐步提升至30%;中国西电则通过与GE 合作竞标欧美市场电网改造项目,同时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作为国内二次设备龙头企业之一,国电南瑞则主要通过分包订单出口产品的方式,2013年国电南瑞海外收入达到1.5 亿元,占比不到2%,该公司预计长期看来,这一数字将有望提升至30%。2014 年南瑞集团旗下的南瑞继保海外收入将达到10 亿元。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认为,如今的能源外交已不是简单地输出技术和装备,而是双方都有需求,对有能源设备需求的国家,我们能够参与建设和投资,“中国的能源建设和设备制造能力在世界上都是比较强的,且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具有价格优势。”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分布式能源发展喜忧参半:政策支持 市场冷淡
阅读下文 >> 华锐风电陷入债券兑付危机 引入机构投资者自救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25443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