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团铀矿采冶首席专家苏学斌介绍,目前所用的是原地浸出采铀工艺,把二氧化碳、氧气与地下水混合形成一种浸出液;用机械钻孔把浸出液注到地下与铀矿物进行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含有铀的溶液;再用管道把这种溶液送到处理车间,通过一系列化学和物理过程,生成重铀酸钠,也就是核工业最初端的一种产品。“除了美国,我国是第二个掌握这种先进工艺的国家。”他说。
除了开采提炼,用于核燃料的铀还需经历关键的一步,即铀浓缩。1964年1月14日,我国第一瓶高浓缩铀产品问世,为原子弹的制造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这瓶产品被科研人员称做“共和国的第一个宝贝儿子”。
数十年来,我国铀浓缩技术不断实现突破。2012年12月中核集团宣布,核工业关键技术——铀浓缩离心技术已成功投入工业生产,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自主掌握这一核心技术,并实现工业化应用的国家之一。
2014年7月10日,由宜宾中核建中生产的四组银色组件插入秦山第二核电厂2号机组反应堆,这种型号为CF3的组件,是当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先进的核燃料元件。目前我国已形成宜宾、包头南北两大核燃料元件生产基地,可为各类核电站及科研提供安全可靠的核燃料组件。
从铀矿的勘探、采冶、铀浓缩,到核燃料元件制造,以及乏燃料处理、高放射性废液处置、高浓缩铀的低浓化改造……中国核工业不断取得创新性成果。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许达哲表示,我国已建立起包括铀矿地质勘探、铀矿采冶、铀纯化转化、铀浓缩、元件制造、核电、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等环节的完整核科技工业体系。
核应急水平能应对一切核事故
2011年3月11日,海啸造成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引发了许多人对核电安全的忧虑。
国防科工局核应急安全司司长、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副主任姚斌表示,我国核应急水平世界领先,有能力应对一切核事故。
所谓核应急,绝非亡羊补牢,其根本任务是在抓好核电站运行安全管理的同时,在核应急组织建设、预案制订、技术储备、救援队伍建设、应急物资装备建设、演习演练、科普宣教等方面进行周密安排。数十年来我国在核事业发展中保持着良好的安全记录,正是源于日臻完善的核应急机制。
姚斌说,按照“纵深防御”的理念,我国核电厂从保证设计、建造质量,严格执行运行规范并及时监测纠正,自动启用安保系统,启动事故处理规程,到启动应急体系,共设置了五道防线。根据核事故性质、严重程度及辐射后果影响范围,我国将按应急待命、厂房应急、场区应急、场外应急的分类,开展四个级别的响应行动。倘若事故发生,将采取事故缓解与控制、辐射监测和后果评价、人员放射性照射防护、去污洗消和医疗救治等九方面措施。从防患未然到快速响应、合理应对,以最大程度保护公众和环境,维护国家安全。
福岛核事故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进一步强化核电站安全。
而2014年6月在莫斯科国际核工业展上亮相的“华龙一号”,更是充分地吸收了福岛核事故的经验反馈,在构筑核电的纵深防御体系方面下足了工夫。“华龙一号”提出了“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采用堆腔注水冷却、安全壳冷却、余热排出三大安全联动系统,确保极端事故下反应堆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