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整合利用内外部创新资源。能源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既包括内部研发体系的组织,也包括外部创新资源的整合利用。以神华集团为例,其在内部分行业建设了技术分中心,其主要发挥技术管理职能,直接整合科技资源服务于现场建设、生产、运营、管理活动,并第一时间反馈现场重大技术问题。神华在总部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2002年开始,神华就加强与国内外各地区、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开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内容的战略合作。其中,尤以神华与上海市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战略合作最为典型。国家电网利用资本和技术优势,充分发挥了牵引带动作用,联合设备制造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攻关,有效利用外部创新主体在相关领域的优势资源,通过集成创新,为重大工程建设取得成功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第四,加强科技创新管理的保障。各项保障措施对科技创新管理的顺利推进必不可少。以神华集团为例,神华集团在资金、考核、激励与人才方面给与了充分的保障。其中,神华集团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没有设比例,只要需要就投入,近年来每年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规模均在几十亿元,累计投入科技创新资金远远超过100亿元。同时,根据科技创新活动来源不同对资金投入进行分级管理,对于各下属企业经由总部核准、认定的科技创新投入可直接充减当年的考核利润。此外,神华集团每两年开展科技进步奖、科技论文奖等评选工作,并定期召开科技大会交流成果和经验,表彰、奖励获奖技术团队和人员。
最后,需要抓住机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从新一届政府的执政方略看,中速增长的宏观经济环境正在发挥倒逼经济转型发展的积极作用,调结构已经成为新一届政府重要的、长期化的经济目标。从能源行业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尤其需要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优化资源配置,应主动淘汰过剩产能,甚至战略性退出某些过剩领域。应通过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与积极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能源行业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提升中国能源企业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
加快推动能源行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对稳增长、调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能源行业拥有庞大的开采与加工基础,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如何利用我们“低成本制造”和“低成本研发”的双低优势,绕开被锁定低附加值环节的能力陷阱,向产业链上高附加值环节攀升,是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现实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改造,特别要推动传统产业的自主创新,增强其在产业链上占据高端价值环节的能力和竞争力。
就目前情况而言,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可以从3个方向入手:一是充分利用当前国际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的倒逼机制,进一步强化需求导向,促使企业尽快转变传统增量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兼并重组,抓紧淘汰落后产能,有效整合内部资源。二是采取更加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不断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尽快从传统产品制造商向综合成套服务提供商转变。三是鼓励企业跨国发展,支持传统产业集群式“走出去”。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能源企业要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战略性利用。企业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可以提高传统产业制造水平和管理决策效率,增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制造型企业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利用,有利于加大开采、制造过程中的服务比重,促进传统能源产业的服务化,通过网络通信技术改造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实现传统能源产业的信息化、市场化、产业化和现代化。
新能源产业是能源行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新能源产业加快培育成为能源行业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能源行业的转变发展方式、抢占世界经济战略制高点的重大战略部署。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能源行业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支点;当今世界,科技进步与创新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因素,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制高点,就是争夺未来发展的主动权。能源企业应把握政策导向,借助政策支持,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布局。相关的节能环保产业要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新能源产业要发展技术成熟的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生物质发电、沼气等。在当前环境日益恶化,中央高度重视环境治理问题的情形下,能源企业尤其要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和相关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快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在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时候,切忌盲目跟风投资一拥而上;能源企业必须结合现有产业特征、技术储备情况及研发优势、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科学做出产业进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