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中国搞自主创新搞了10年来,企业是创新主体的地位,这样一个角度立论,没有真正的得到落实,这是我们国家应该反思的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我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因为在很多的领域,我们一方面把企业放得很高,创新主体,但是另一方面,企业家在中国仍然是没有尽到,比如说很多重大产业的一些投入,产业的政策制订,几乎还看不见企业家的影子。
我经常参与各种各样的产业政策制订,我上次参加国家发改委十三五战略新兴产业的规划一个政策制订,其中有很多关于比如说大数据、互联网的新兴产业政策,但我在那个群体里面,我看见很多院士,但我没看见有华为的人,没看见有阿里的人,为什么?因为华为,包括联想这些人,他们没有院士,他参与不了我们国家这些重大技术政策决策中来的。我们好多产业政策制订不接地气,不了解真正的市场需求,都是技术导向,国外有什么技术,我们必须要有这个技术,但是它没有从中国的国情市场、企业能力出发、市场需求出发。
过去从自主创新以来,我现在离开科技部了,我们十年来,有个重大的贡献,确实大学的科研能力有了很大的增长,我们每年的研发经费是20%的速度增长。我们大学教授,包括中国科学院是非常开心的,但是有方向性的错误。这次你像科研经费非常分散、破碎化,所以这次习近平已经对科技计划做重大调整,将来863、973没了,因为你这种支持模式是破碎化、分散化的,达不到国家目标。
另外一个话题,企业的研发经费占GDP现在销售收入仍然非常低。我们国家的科技占GDP的比例2%,和欧盟国家一样了,但是企业占销售收入仍然低于1%,意味着企业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我这里面用这么一个图,美国人怎么支持科技?这是一个英国教授画得图,他说苹果手机有今天,大量的是美国国家的科技支持,他说美国国防部、美国能源部,很多的项目支持厂商的核心技术的突破,才有了今天的成果。比如说互联网、比如说液晶。政府应该支持一些核心技术的突破,我们国家,我今天看,看看50强里面,我们中国进去很多,像华为、中石油、中国铁建、中国铁路都进去,全球看我们国内有50强,但是我们发现一个结果,没有几个企业真的能够做到对研发很重视。我这个讲得是一个日本的图,40年前了,日本所有的产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都超过1%,最低的是钢铁也超过1%,那还是40年前,我们到今天还没有超过1%,也就是我们现在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和40年前的日本还不在一个档次上,现在老说自主创新是哪里来的?没有天上掉下来的。我希望像魏总,你在行业里面,还算是中等企业,还不算大企业,有这样一个理念非常重要。时间有限,不再细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