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其他消息 > 2015年 储能产业“等风来”

2015年 储能产业“等风来”

2015-02-13 来源:中国证劵报 浏览数:312

  近日,“2015年储能产业专题研讨会”在上海高等研究院举行。会上,业内专家、学者、企业人士等主要针对储能技术和储能相关领域进行探讨交流,其中还包括了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问题、电池应用等问题的研讨。
  储能产业“等风来”
  中关村储能联盟秘书长张静对中国储能技术及市场容量、国际国内化政策变化、储能应用领域三方面做了概述。就储能技术,张静坦言,“现在储能的技术还没有人能够说哪一种技术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好的技术,最适用的技术,我们只能说多种技术并存的时代,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不同的技术有自己的优势。”
  在市场容量方面,据CNESA项目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球储能在电力系统的累计装机总量(2000年-2014年累计量)为840.3MW(不包含抽蓄,压缩空气储能及储热),其中,中国占到了81.3MW,接近10%。
  “去年8月份比亚迪做了一个23兆瓦的储能电站在深圳的厂房,所以导致这一年增速比较快。”张静介绍,比亚迪作为国内的电池厂商其装机量目前在国内是最高的,具有相对的领先地位。
  但在介绍政策部分时,张静指出,在2012年时,美国、日本、德国等都有着较多政策的支持。“中国这块我们除了有可再生能源支持这块,很明显不够或者不够有系统。在2013年、2014年全球国际上储能的一些政策从宽度和深度上面都有了一些发展。国内包括电动汽车对电网的接入也在做一些相关的规划。虽然没有直接的政策,各方对储能的关注在逐步发展。”
  谈及电动汽车领域,张静则表示,“政策太多了,包括电动汽车总量的,充电设施建设的。2014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应该是7.85万辆,2015年原来我们的规划应该是50万辆,但这个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到20万辆不成问题的。很有可能在2016年实现50万辆的产销量。”
  对充电设施建设这块,张静告诉记者,“京沪高速全线贯通了,一共是50座充电设施,当时还有几辆车试驾从上海开到了北京用了4天的时间,在27座充电站完成了充电,每次充电30分钟,它仍然还有很多的局限性和问题,但是我觉得这也是非常好的示范过程。既然说一个新技术要把它推向成熟,一开始有示范也是必要的,来发现问题。”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的革命 共赢的未来
阅读下文 >> 风电发展环保政策将制定 海上风电力争突破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27445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