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德国提出宏伟的能源转型目标——2050年可再生发电占其总发电量的80%。目前,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已经达到约30%。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传统化石能源存在着利益博弈,如何化解可再生能源并网矛盾?对于刚刚站在能源革命起点上的我国来说,德国经验具有借鉴意义。
弃风弃光困局难解,要想扭转这一现象,就要设计合理的电力价格体系。真正决定能源走向的是能源价格,只有市场化的价格体系才能使资源配置达到合理。
“为什么德国用‘能源转型’一词,而我国却用‘能源革命’?很多搞传统化石能源的人说能源革命的目标不是革煤炭的命,而是让煤炭更清洁。相较而言,如果这就是能源革命的目标,恐怕我国连‘转型’一词都谈不上。”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在日前举行的中德能源转型论坛上直言道。
《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为我国可再生能源设定的发展目标是,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但是,现状却令秦海岩等业内人士担忧,近年来国内弃风弃光现象愈加严重,电网建设和电力体制改革与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依然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核心矛盾。
记者在中德能源转型论坛上了解到,在德国,为了实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80%的目标,务实的德国人已经采取多种措施发展柔性电网,接纳日益增多的新能源。多位与会的中国专家认为,德国经验对于破解我国弃风弃光难题有借鉴意义。
利益之争导致限电
资料显示,以传统的风能资源丰富、装机量集中的“三北”地区为例,吉林、内蒙古、甘肃等弃风最为集中的区域,最高时弃风率已达到20%以上;同样,在太阳能领域, 2013年,国内光伏发电站被“弃光限电”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0%,即使是一些并网条件好的电站,开工率也不足80%。
对于弃风弃光原因,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兼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白建华在上述会议上首先给出了答案:“弃风弃光的原因是因为国内市场还比较小,外送通道不够完善。”
白建华关于外送通道建设不力导致弃风弃光的说法,遭到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王仲颖的明确反对。王仲颖直言:“弃风弃光是体制机制问题,就电网现状而言,远不是通道的问题。”
“我常说为什么限电啊,是因为谁发电谁挣钱,你不让火电发电,火电就挣不了钱。”秦海岩认为,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存在利益之争。
弃风弃光背后的利益之争,折射出的是我国电力市场缺乏统筹兼顾的深层次问题,也就是说,行政计划调度过度干预市场选择,从而导致资源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