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侃雾霾——
北京版: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拉着你的手,却见不着你的脸。
长沙版:A:咱去卖口罩吧,定大赚!B:赚啥!谁能看见咱卖口罩!
郑州版:遛狗不见狗,狗绳提在手,见绳不见手,狗叫我才走!
哈尔滨版:早上一拉窗帘,以为下班了。
以上这些流传在百姓间的段子对雾霾描述不乏加工夸张成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雾霾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官员谈治霾——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
让环保队伍成为一支真正的铁腕治污队伍要让环保队伍真正成为一支铁腕治污、勇于担当、公正透明、作风过硬的队伍。要全面清理环保系统领导干部及其亲属违规插手环评审批或开办公司承揽环评项目。在未来工作计划中,首要抓的是贯彻落实好新环保法,把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督促地方政府切实负起责任摆在第一位。
环保部副部长潘岳:
支持和动员全社会力量与环境违法行为作斗争环保部将建立微信举报平台,支持和动员全社会力量与环境违法行为作斗争,要大力推进信息公开,充分利用舆论力量,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积极监督环境领域及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凝聚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正能量。
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部直属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办公室副主任温香彩:治霾不能搞“短平快”
雾霾的治理不能搞短平快,要有长期的方案措施。
首先,要加快政策环评制度建设,尽快修订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政策环评的法律地位,从根本上杜绝因政策失误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促进自然资源优化使用与可持续发展。中央可以先在地方试行政策环评试点工作。
其次,还应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政策,为环境保护进一步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倡导鼓励第三方企业进行污染治理,既拓宽了全社会的环境治理投入,发挥治污的规模效应,也有利于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污效率和效果。
最后,每个人都是污染的产生者,也是治理污染的参与者。所以,全社会要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向环境污染宣战。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环保不只是一个执法问题,仍需全社会共同参与
目前,环保部门的执法队伍存在人少、执法车辆少等问题,甚至没有标准的制服,这大大地影响了执法的力度。
但中国环境保护不仅仅只是一个执法的问题,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在新环保法出台之前,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存在四个问题:一是法律严重滞后;二是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三是环保部门的监察监管能力跟不上;四是社会的广泛参与与监督力度不够。
新环保法出台后,这四方面都得到了加强,尤其是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大大加强了,同时,社会公益组织也可以依法提起环境诉讼,这是大大的进步。结合中国国情,应发挥政府的优势,加强政府相关职能,用很多行政手段和措施推进环保事业,比如,我们可以将环保工作纳入对官员的考核体系中。
此外,一些市场手段,比如利用环境污染责任险分担风险、发展碳交易市场等都应该全面推动起来。国家还应加强对环保事业的资金投入。根据国际经验,生态环保投入应占GDP总量的3%-3.5%,生态环境才能有明显改善,而我国只在1%-1.5%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