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还在如火如荼地举行,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对提案的处理已经展开。《第一财经日报》昨日从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秘书处提案组获悉,截至昨日上午,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对收到的提案已审查立案4116件,正抓紧时间对其余提案进行审查。
与此同时,全国政协委员、星牌集团董事长甘连舫告诉本报记者,他正在进一步完善自己关于粉尘治理的提案,同时还征集到20多名委员一起加入联名提案,“不是提出来就不管了,我们委员还要和有关部门一起,对提案的落实情况进行追踪。”
政协提案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这些提案能否真正体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中?近日,本报记者采访多名委员和有关人士,了解政协提案的去向。
提案哪里来?
普通老百姓最熟悉的提案是政协委员提出来的,但这其实只是局部。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政协提案的提出共有四种方式: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可以个人名义或者联名方式提出提案;政协全体会议期间,可以界别、小组或者联组名义提出提案;参加政协的各党派、人民团体,可以本党派、团体名义提出提案;政协全国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本专门委员会名义提出提案。
今年,甘连舫只带来了一份《关于高度重视粉尘治理、大力推广新科技运用的提案》,这份提案与他的产业并无关系,但他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编写。“我们有这个身份,有这个渠道,就要为老百姓说句话。”他告诉记者,能为国家出主意,为百姓谋福利,是许多委员写提案的出发点。但他也表示,过去政协委员的提案质量受到一定质疑,随着近些年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水平的提高,提案的质量也大幅提高。
一些委员告诉记者,提案的主题主要来自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关注到的问题,也包括一些新闻和社会热点。一名担任基层官员的委员告诉本报,每年两会前,他都会收到很多来自社会的提案建议,这也是议题来源之一。
甘连舫说,关注环保问题并不意外,这个问题是上到总理下到百姓每一个人关心的问题,北京人对雾霾更是深有体会。但他认为,提案空洞的表述意义不大,“必须治”大家都认同,问题背后的根源和“怎么治”才是值得讨论的。
事实上,上述工作条例对提案也作出了具体的要求:提案应当坚持严肃性、科学性、可行性,围绕国家大政方针、中心工作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建言献策。
此前,社会上有委员以提案形式为个人或特定团体谋取利益的质疑。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的一名负责人近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提出提案是政协委员的权利,他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提案肯定会代表一定的利益,有的提案可能超脱一些,有的可能跟提案人本身的利益更紧密一些。关键是提案的办理单位,根据各方面情况决定是否采纳。政协提案条例里明确规定几种情况不予立案,如宣传企业和产品等,这是为了防止委员利用政协谋利。总体上讲,我认为政协委员的提案相对比较超脱,不是完全站在某个群体比如企业家的立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