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的祖先在千百年前就已经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国家“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步伐,集全国之力,毕其功于一役。在李克强总理的密切关怀下,拖了两年之久的新电改方案随即呼之欲出,国人办事效率之“快”,可见一斑。新电改方案出台实施,是一帆风顺还是前途未卜?智能电网方面又有着怎样的契机?而新电改的落实,于我们的生活又将发生哪些变化?
新电改:阻力何其多
输电价格试点是电改方案中的重要一环,可以把电网公司的盈利模式由过去“吃差价”改成基于有效资产来核定收入。把电网企业按照公用事业来管后,对它的监管力度加大,电网企业不能再设“黑箱”,坐吃两头盈利。售电侧放开涉及到配套政策、价格体系等障碍,特别是交叉补贴比较多,短期内不可能快速走向市场。因此,今年可能还是做一些实施细则的研究和制定,不会有实质性动作。
我国大量存在的交叉补贴,输配电价难以厘清,这也给新电改实施带来一定困难。由于工商业用电的供电成本低于居民用电,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工商业电价普遍低于居民电价。而我国一直通过抬高工商业用户电价的办法补贴居民用电,使得民用电价维持在较低水平。新电改实施后,是否会统一工农商用电价格,让农用电价优惠政策不复存在,农民生活用电补贴是否因此一分没有,这会不会导致民声怨声载道,使政府形象下降,从而给新电改带来巨大的压力?
2002年的那轮电力体制改革就确立了“厂网分开、主辅分离、
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的16字目标。但在完成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后,电改戛然而止,直到今日,都没有实现输配分开。大家普遍期待“破除垄断”、“放开市场”,但是新电改并未在体制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对此,多位政府官员都有各自的看法,一向主张破除垄断的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范必表示: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则认为:如果认为电改就是反垄断,通过反垄断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电力行业出现的很多矛盾就无法解决,改革容易出现偏颇。事实上,在能源转型进程飞速的德国,较高的民用电价被认为使得改革更容易推进。而在我国,较低的民用电价得益于大量的交叉补贴,一旦市场放开,民用价格将大幅上涨,对于新电改有可能大幅上涨民用电价,老百姓心中难免会有“改还不如不改”的想法,新电改的阻力不言而喻。
新电改:动了谁蛋糕?送了谁面包?
综合多方信息,新电改的核心内容为:四放开、一独立、一加强。即输配以外的经营性电价放开、售电业务放开、增量配电业务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供电计划放开,交易平台独立,加强规划。不难看出,电力体制改革首先改变了电网企业的经营模式,具体参考深圳输配电价模式。同时,削弱了国家价格管理部门的职权(改革推进后,企业再也不用游说价格司、物价局了),也将削减地方经信委、电力调度机构在发电计划上的权限(每年定发电计划的时候,他们决定发电企业利润高低)。
在反腐的高压之下,发改委价格管理部门多名官员被带走调查,在本轮电力体制改革中“表现积极”。深圳、内蒙古地区输配电价试点的启动,则意味着电网依“购销差价”为主的经营模式的终结。
对发电企业而言,在目前相对宽松的电力供需形势下,随着电改推进,市场化交易电量将增加,电厂之间对市场和客户之间的竞争将加剧,以往发电企业赖以生存的计划电量随之缩减。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把发电企业推向了市场,对发电企业的压力更大。一些发电企业也担心,“放开市场竞争的话,对电力价格肯定是有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