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部门共同投资
几乎所有的联邦资金计划都要求同时获得私营部门的共同投资。举例而言,“创新科技贷款担保计划”的总额为 60 亿美元,该计划旨在支持从私营银行获得投资于可再生能源项目的 600 亿美元贷款。此外,如果智能网络和电池制造企业申请获得此类补助,它们必须同时自行融资,自筹的具体数额应当相当于它们从政府那里获得的补助金额。
这种做法可以鼓励企业提交负责任的项目建议书,可以帮助政府与私营部门共同承担风险。但是,它同时也可能减缓、或限制联邦资金的配置安排。首先,在当前比较疲软的信贷市场条件下,开发商可能难以保证自己可以从私营银行获得融资。此外,目前尚不清楚,能源行业企业和投资者在多大程度上愿与政府合作。在当前情况下,要求各企业承担相关交易的成本,来确保政府资金的安全。还有,确保获得政府资金会产生交易成本,我们不清楚,会有多少企业愿意自己承担巨大的成本风险——往往高达数百万美元——来制定项目计划书,并送交官员们审查。
此外,能源企业一直为美国政策的不一致性和不确定性困扰不已,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力发电)生产税抵减待遇的年度续展、和核电行业的政策反复。企业不清楚自身与政府之间的共同投资或合伙关系的潜在影响如何,这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能源企业正积极关注汽车公司和金融服务企业今后的命运如何,后二类企业与政府关系日渐加深。
尽管美国政府的政策导向非常明确,但任何短期刺激计划或目前正在拟定中的较长期能源法案都无法彻底打消私营部门投资者的疑虑。不过,竞争压力可能会成为一种重要的动力:各家公司都存在争取到政府支持资金的可能性,这可能激发他们的对手做出同样的努力。大型成熟公司可能最不愿加深自身与联邦政府之间的关系,这进一步加剧了政府在两大目标前的压力和冲突:短期内要创造就业机会与长期内要加快技术发展。
能效支出
970 亿美元的与能源相关的资金中约有 1/3 将被用于能效投资方面。美国政府希望这些资金能够帮助克服主要的市场缺陷,如:信息不对称和不协调的激励措施,因为这些都影响业界、消费者和公共部门进行很多具有净现值- 积极效益的投资。耗资巨大的项目包括 45 亿美元的联邦大楼改造项目(是 2008 年支出的 20 倍)和 50 亿美元能源部越冬御寒项目(同样比去年增加 20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