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风电行业连续迎来“丰收大年”,但内、外资的中国份额却持续逆转——到2014年年底,内资厂商在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中的份额已经超过98%,外资厂商的份额则降到了令人惊讶的2%以下。
来自中国风能协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23.35GW,刷新了历史纪录。国家能源局年初制订的2014年新增风电装机目标为18GW,实际完成数据超越目标将近30%。
事实上,早在2007年,金风科技等国内风电企业所占的新增份额就超越了丹麦维斯塔斯、西班牙歌美飒等外资厂商,外资厂商此后的表现每况愈下。
中式滑铁卢
中国风电协会一位专家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中国第一个风电场在1986年建成于山东荣成,安装了3台风电机组,全部都是丹麦维斯塔斯的设备,因此维斯塔斯在业内也被称为中国风电市场的“拓荒者”;中国自1994年开始探索风电设备国产化,推出“乘风计划”,实施“双加工程”,但是由于技术和政策上的重重障碍,当时中国风电发展步履维艰,每年新增装机容量不超过10万KW。
就全球范围来说,维斯塔斯是风电设备领域无可争议的霸主;在中国市场上,自1986~2006年间,以丹麦维斯塔斯、西班牙歌美飒为代表的外资厂商,也是罕逢敌手。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9.8万KW,排名前两位的维斯塔斯、金风科技分别占据27%、26%的份额,内、外资企业市场份额之比为33:67;2004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9.7万KW,排名前三位的西班牙歌美飒、丹麦NEG-Micon、金风科技分别占据 36%、29%、20%的份额,内、外资企业市场份额之比变为25:75。
通过梳理2004~2014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数据可见,在中国市场上,中外风电设备厂商所占份额的“反转”行情最早发生在2007年——当年,内、外资企业的新增风电装机份额分别为55.9%、42.5%,这是内资企业首次逆转外资企业。
为了提升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维斯塔斯自2008年起进一步加大中国投资,将其全球最大的风电生产基地落户天津。但维斯塔斯由于错估了中国市场的发展形势,该公司主推的千瓦级别的机组初期很受欢迎,随后中国本土厂商立即将市场带入到兆瓦级别以上。最终,维斯塔斯千瓦级别的风机2012年被迫在中国市场终止生产。失去中国市场,也让维斯塔斯2011年出现了历史上的首次亏损。
内资企业的市场优势在2010年前后的四五年间迅速扩大。到2010年时,外资企业所占的新增风电装机份额已经降至10%左右;虽然2012年再度上升至约13.9%,但最近两年再次呈现加速下滑的趋势——2014年外资企业所占新增份额仅为约1.66%。
就代表企业而言,维斯塔斯2006年在中国的新增风电装机份额曾达到23.36%,到2014年这一数据已下降至1.13%。西班牙歌美飒2004年、2005年所占的中国新增风电装机份额曾达到约36%,但2014年其份额已降至微不足道的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