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彭博行业研究亚太区公用事业高级分析师岳启尧
随着被称为新电改方案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以下简称“9号文”)近日正式下发,围绕中国电改“下一步”的话题也越来越多:此轮电改力度如何?可能将面临哪些挑战?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电力市场情况如何?
4月2日,彭博行业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亚太区公用事业高级分析师岳启尧(Joseph Jacobelli)与《中国能源报》等媒体记者分享了他的观点和看法。
中国能源报:有人认为中国此轮电改力度不大,您怎么看?
岳启尧:在我看来,与其说“9号文”是新电改方案,不如说更像“任务宣言”(mission statement),中国政府正式向整个电力行业发出信号:我们很认真地要做市场化!
当然,现在探讨力度和规模不太实际,起码短期内看不太出来,可变因素太多。不过,中国的能源决策者对于国外电力市场改革研究得很细致、了解得很透彻,虽然目前还没有看到更多的细节,但是毫无疑问,中国的电力市场正在向着更加市场化迈进。
从1994年出台电力法,到1998年国家电力公司成立,直至2002年厂网分开,中国是亦步亦趋、有节奏地进行改革。不难看出,中国政府对电改有决心,这不仅仅是为了拉低电价,更重要的是希望将整个行业的效率带动起来。
我要强调,从国际整体水平来看,中国的厂网分开是很成功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靠一份文件就可以成功,后续需要出台很多的配套文件支持每一个重要环节,更需要有力度的执行。我们预计未来2至3年,在关键领域会有重要进展。
比如,独立的调度中心在市场化的电力市场中作用非常重要,这个机构必须独立,这也是市场化的前提之一。在国外,调度中心基本都是独立的机构,就连在电改相对落后的日本都已经设立独立调度中心。再比如,需要引入必要的金融工具,包括保险、其他套期保值的工具等来有效管理电力市场的风险。
中国能源报:“9号文”出台之后,您觉得中国电改的下一步是什么?
岳启尧:“9号文”中明确了“单独核定输配电价”的重要性,在我看来,输配电价就是电改的起步点,至于下一步是什么,这个问题太宽泛,但如果我是中国电改问题的决策人之一,我会强烈推动建立独立且强有力的监管机构、制定清晰和详细的电力交易规则以及配套法规条款。
我认为,即便追求全面市场化,政府主导角色仍然是首位,独立输配电或电力调配机构很重要,清晰明确的法律法规很必要,这个机构需要有权力独立地执行监管规定,不能受制于任何利益团体,也不应该与市场参与者产生利益交集。
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例,这些国家的电力市场监管机构很独立,权力甚至超越政府,而且管理法规比中国复杂和详细得多。还可以参考一下新加坡的能源市场管理局(EMA),该机构评估、指导和监管任务也做得不错。
目前,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已经完全实现电力市场化,但民用电、农业、小企业用电电价仍然受相关机构管制,这就是我刚刚强调的监管力度问题。不过,与中国不同,由于能效、节能措施以及分布式能源非常成功,澳大利亚的“下一步”是解决电力需求负增长问题。
中国能源报:中国实施电改未来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岳启尧:最大的挑战应该是“谁来监管”,发改委还是其他机构,这个角色必须尽快确定。这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参与力度。以菲律宾为例,该国曾经实施竞价上网,由于供电量跟不上电力需求增速,导致电价猛增,引起电力用户强烈不满,该国最终不得不暂停这一市场化举措。这就是监管角色不明、力度不够所致。
其二,设计适合中国市场的电力交易规则。不过,这个很复杂,需要参考国家和地区特色。中国的电力市场是全球最大的,而且是好多个市场组成的,比如东北三省和广东省就完全不一样,区域复杂性比较强,到底是地区性监管还是全国性监管,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其三,电力公司商业模式会改变。市场化后,电力行业整体会从低风险、低回报转向高风险、高回报。其中,输配电领域相对稳定,但发电公司风险会提高,不过其相应收益也会增加,再加上如果放开售电侧,很多公司蜂拥至利润高的零售电业务,非常容易造成输配电行业投资不够,这也是2003年美加大停电的原因之一,因为投资意愿决定一切,谁也不愿意去投资不挣钱的行业,因此供电量上不去,停电事故自然容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