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之利
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实际也是一次次能源替代的革命。从煤炭替代薪柴,到石油、天然气替代煤炭,目前正逐步进入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新阶段。
几十年来,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背后,大气污染和环境恶化是不可避免的“成长的烦恼”——“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雾霾天气现象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如是说。不断加剧的生态环境污染,正成为河山不能承受之痛,已凸显为重要的民生问题。
王抒祥对记者介绍说,清洁替代应该贯穿于能源生产、输送和消费各个环节。即发电环节由清洁能源替代煤电的“清洁替代”,在能源输送环节以输电替代输煤、用西部的清洁电力满足东部的电力需求,以及终端消费环节由电能替代其他化石能源的“电能替代”。
在能源生产环节,以清洁的水电、风电、光电、核电等代替煤电,进一步优化能源生产结构。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积极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电,开发利用页岩气、煤层气。我国节能环保市场潜力巨大,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预计2020年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将分别达到3.5亿、2亿、5000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全部装机的比重达到37%,2030年这一比重将达到45%左右。
在能源输送环节,以输电替代输煤,实现“电从远方来”。我国国内能源资源与地区经济发展呈逆向分布,油气消费严重依赖进口,决定我国将长期保持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相对于传统的输煤至负荷中心、再将煤转化为电能的就地平衡发展方式,在煤炭基地将煤就地转换成电能并通过特高压电网输送至负荷中心的发展方式,具有明显的损耗低、效率高、更环保等优势。同时,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大规模、集约化发展,客观要求我国必须实现能源资源的大范围、高效率优化配置。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实施清洁替代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既有利于将西部清洁能源优势充分开发利用,转化为经济优势,也能满足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的用电需求。更重要的是,对节能减排、大气污染的治理将起到显著作用。”对此,王抒祥表示。
最后,在终端消费环节,由电能替代其他化石能源。电能是最为安全、高效、经济、环保的能源,从国内外能源发展趋势来看,电力消费比重扩大是大趋势,电能是近20年消费增长最快的能源品种。目前,我国人均用电量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电能消费比重较日本等发达国家低近5个百分点,我国的电力消费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研究表明,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可下降4%左右。使用电力能源替代煤、油、气等常规终端能源,可以通过大规模集中转化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来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据专家测算,通过全面实施电能替代,2015年、2017年、2020年我国东中部地区PM2.5排放可比2010年分别降低12%、20%、28%左右。
为科学有序推进电能替代工作,2013年起,国家电网公司就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了专题课题组,深入开展电能替代研究,分析论证实施电能替代的重点领域和成熟技术,最终完成了《国家电网公司实施电能替代相关问题研究》,研究分析了以电代煤(油、气)的10种技术、14种替代方式和潜力。2013年8月15日,《国家电网公司电能替代实施方案》出台,在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全面启动电能替代工作。
之后,国家电网公司电能替代工作主要在三个领域推进。一是在城市集中供暖、工商业等重点领域大力实施大型热泵、电采暖、电锅炉、双蓄等以电代煤(气)项目。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国家环保部重点关注的污染严重城市优先实施一批“示范性强、经济效益好、推广效果佳”的电采暖替代燃煤锅炉的示范工程。结合国家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重点在试点城市商业建筑集中区域推广蓄冷(热)项目,示范建设大型集中供冷(热)站。
二是在交通领域积极推动和服务电动汽车、轨道交通发展。紧密跟踪电动汽车产业及市场发展趋势,加快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结合电铁和各地城市轨道建设规划,主动做好配套供电电源和供电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动交通领域电气化,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三是在居民生活领域积极推广“家庭电气化”。在城郊结合部、农村地区推广“煤(气)改电”,变燃煤取暖为电采暖,推动新建住宅推广应用电采暖、家电设备等,倡导“零排放”家庭生活;充分发挥公司营销网络优势,推广普及家电设备,促进居民生活用电增长。此外,国家电网公司将积极争取政府出台鼓励节能替代的支持政策,引导社会主动选择电能,淘汰高污染、低效率的用能方式。
实际上,在终端能源消费领域,电能替代已悄然走入每个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