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材料设备网:清澈碧蓝的天空下,绵延数公里的山梁上,一座座80米高的巨型白色大风机高高矗立,连绵起伏的山梁上如繁星密布的巨型风机迎风飞转,成为青色山峦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风机的巨大叶片迎着强劲的风缓缓旋转,清洁电能源源不断地流向千家万户——这,就是大唐山西新能源有限公司岢岚燕家村风电场。
靓丽的风景需要绿叶的衬托。在这美丽如画的景色中,一群风电守护者就静静地长年驻扎在这里。风电场地处偏僻,交通闭塞,气候条件恶劣,生活环境艰苦,海拔高,地势陡,常年山风呼呼作响,“苦”是横在这里的职工们需要首先攻克的难题。在这样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中,燕家村风电场的职工们以苦为乐,苦中作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坚守在风电生产第一线,为公司争收创效竭尽全力奉献着光和热。
政治上:志坚行苦
岢岚燕家村风电场,是大唐山西新能源公司所属建成的第一个风电场,2013年3月15日投产发电。两年来,风电场边运行边实践,逐渐成为了该公司的风场培训基地。风电场共有职工24人,平均年龄28岁,是一批富有朝气的新生力量。每逢新年的第一天举行升国旗仪式,用最庄严、最直接的庆祝方式迎接崭新的一年,是燕家村风电场几年来一直坚持做的规定动作。在《义勇军进行曲》中,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随风飘扬,在场的干部职工心中激荡起神圣庄严的爱国情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激发热爱祖国、热爱企业的壮烈情怀。在偏僻艰苦的山峦间,在狂风怒号的岁月里,在平淡枯燥的工作生活里,举行升国旗仪式,成为风电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风电场场长张冀钢表示,每年举行升旗仪式,既是一个集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形式,也是充分凝聚团队精神,振奋精神力量,激励内在动力的有效途径,将激励工把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转化为爱岗敬业、奉献企业的实际行动,努力做到为国旗争辉,为企业添彩。
每晚7点,晚餐过后,是风电场职工雷打不动的集中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包括专业技术技能、政治政策、安全生产等各方面。针对近期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职工们或静心学习思考,加紧充电,或热烈交流讨论,碰撞思想,明辨是非,放下包袱,然后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来日的工作中。
工作上:良工心苦
“嗞嗞嗞。。。嗞嗞嗞。。。”,这是什么声音?原来是燕家村风电场正在进行光缆熔接技术比武。只见风电场小伙孙凯华麻利地拿剥皮钳将光缆外皮剥开,然后小心翼翼地划开其中一根芯的内皮,露出细如发丝的玻璃线,谨慎地与另一根电缆的芯线熔接。接好一根后,再小心地熔接第二根内芯。光缆内芯少则4芯,多则8芯,熔接的工艺和工序要求十分严谨,每道工序的技术和尺寸要求都非常严格,此次技术比武就要求选手们在工艺的精益和准确上一决高下。比赛过程紧张激烈,扣人心弦,却又乐在其中,加油呐喊声此起彼伏,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燕家村风电场经常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技术比武和技能竞赛,2013年,风电场获集团公司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风电运行与维护专业优秀组织奖;2014年,风电场获山西分公司系统首届风电技能竞赛第一名。
风电场山上风大荒草多,火灾事故频有发生。为此,风电场制订预案经常进行火灾事故应急演练,以备不时之需。果不其然,2013年3月3日15时左右,风电场巡检人员发现4号风力发电机处有大量浓烟,细细观察发现山火正由岚县方向山脚下向风机机位处蔓延,最近处离风机只有一公里。险情就是命令!风电场立即按程序启动了火灾应急预案,组织风场职工、驻场安生、工程等相关部门和生产准备等人员携带消防器材迅速赶赴火场。大家顶着七、八级大风,冒着地形崎岖,崖陡沟深的危险,分三个小组扑救,终于将桀骜不驯、难以控制的火龙驯服下来。次日中午十二点多,又有一起火灾袭来。风电场接到相邻的程家村村民电话,有民房失火。接到火情,正在吃午饭的职工放下手中碗筷,紧急出动洒水车一台,皮卡车两台,十余名职工携带水袋、水枪和灭火器等消防器材火速驰援现场。失火现场三间平房已被大火吞噬,扑救声、哭喊声混成一片。到场职工按照预案迅速开展工作,由于到场及时,组织得力,经过四十余分钟将明火全部扑灭。大火对事主家造成的损失不小,见此情景,风场全体职工进行了爱心捐款,送去了大唐风电人的一片爱心。两次救火行动指挥得当,职工们救火分工明确沉着冷静,得到了当地林业部门和村民的高度赞扬和认可,职工们露出了欣慰的微笑。随后,当地政府送来了“大火无情人有情,助人为乐显真情”锦旗,对风电场职工的行动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风电场集控楼,随处可见的是一张定置管理图和一张温馨提示卡。这些作品是风电场职工自己设计、自己打印制作,花小钱办大事呈现出来的效果。办公桌上统一设计的杯垫图让人感受到职工们的贴心,职工宿舍内各类生产用品摆放整齐有序,盆栽绿植长得郁郁葱葱,楼内楼外到处可见窗户上的窗花,气氛温馨和谐,置身其中,心里暖洋洋的,好像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文化上:苦中作乐
风电场职工生活的地域性比较广,山西省内北部、中部、南部,各个地区都有。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风电场上班实行两班倒,连续10天10夜为一个班。工余饭后时间的安排,成为职工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鉴于此,公司领导为风电场购置了音响设备,安装了乒乓球台和健身器材,开辟了篮球场,建立了图书阅览室,订阅了报刊杂志,想方设法充实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陶冶精神情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打造文化软实力。遇节假日,职工们放松情绪,一展歌喉,引吭高歌,为来日工作储备了满满的正能量;夏日凉风习习,在院子里或打打篮球,或踢踢毽子,或打打羽毛球,或健健身,缓解一天的紧张神经,消除亚健康,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点灯之时,或在室内展开一场激烈的乒乓球争夺赛,或在房间角落静静地捧书细读,快乐地遨游在书海之中,这不可谓不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最为有意义的是,腊月二十八,风电场的“书画家”们挥毫泼墨书写春联,吟诗作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喜迎新年的到来。一句句吉祥的话语,一幅幅精彩的画卷,喜气洋洋地张贴在风电场集控楼里,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气氛,也寄托出风电场职工对企业发展的美好希冀。
曾经有青年职工贾仲夏、李林芳的父母来风电场探望,一进山沟的破房子、破路, 让心系儿女、牵肠挂肚的父母们揪心不已。等到了风电场,看到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井然有序,子女们工作生活也比较充实,父母悬着的心才总算是着了地。
生活上:苦尽甘来
风电场的条件很艰苦,风电场的风景也很美。但是,美好的风景是需要人用心来维护的。山上气温低,一场大雪过后,积雪长期不化。进入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之时,道路发生严重塌陷。为保障交通顺畅,风电场组织职工对进场道路重新铺整;风大干燥时节,风电场组织职工分区域捡拾场区周边生活垃圾,虽灌木丛中布满荆棘,行进困难,但职工们仍然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大雨过后,场区内野草迫不及待地大势生长,在各个角落蔓延。没有现代化的除草工具,职工们就用最基本的剪刀、铁铲、耙子和双手与顽强的野草较量,终还风电场的美丽本色。辛勤的劳作,使风电场周边面貌焕然一新,职工们也露出了满足的、会心的微笑。山下,宋家沟村留守老人居多,道路年久失修很不好走。针对这种情况,风电场组织人力对周边道路进行修整,对结冰路段重点进行治理,疏通了村民出门的主干道。逢年过节,风电场免费派遣车辆接送村民去镇上采购年货,浓浓人情味,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营造了“村民一家亲”的和谐氛围。
场区的一角有一块空地,闲置着没什么用处。职工们别出心裁、合理规划,建设出了一块生机盎然的“绿色菜园”。在这个小菜园里,种有白菜、萝卜、香菜、大葱等易种植、常见的蔬菜,一行行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惹人喜爱。为建设好菜园,从菜籽的选择到平时的浇灌都由职工自己动手。在大家的细心照料下,小菜园终于迎来了丰收的硕果。绿油油的新鲜蔬菜经过分批采摘,送进了风电场食堂,做成了可口的美味菜肴。小菜园不仅为风电场职工提供了纯“绿色有机食品”,而且节约了食堂成本, 也解决了风电场因地理位置偏僻,去县城买菜不方便等问题,更让职工体验到了“用双手创造绿色生活”的乐趣,使职工在劳动中得到了锻炼,营造了聚力建家、聚情爱家、聚心和家、聚智兴家的浓厚氛围。如今,小小菜园为风电场职工打造了“绿色、环保、低碳、时尚”的健康生活,形成了风电场特有的“菜园”文化。
为进一步提高风电场职工的生活水平,风电场专门成立了伙食管理小组,开展伙食调查,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建议,千方百计改善伙食质量,尽最大可能做好职工的后勤保障。针对三餐菜品种类、饭菜分量口味、食堂卫生状况及营养搭配等,进行了认真调整,制订了食谱,进行了营养的合理搭配。土豆丝、土豆饼、土豆块、土豆泥,当地的土豆被做成花样繁多的菜品,“改头换面”端上了职工餐桌,成为职工们津津乐道的美味,职工们吃得也更安心、舒心、放心。
在风电场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今年1月份,全场发电量达1092.98万千瓦时,设备可利用率达97.95%,设备利用小时数达220.8小时,创下了自建场以来,设备利用小时数最高的记录,为确保各项指标任务务期必成,完成好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