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企业的投资项目遍布非洲,更多的企业正在走向非洲,中非能源合作是当今国际能源合作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中非能源合作如何持续进行,如何进一步有力推进,都是当下值得讨论和思考的问题。
由于非洲巨大的能源潜力和普遍的电力短缺,可再生能源开发成为未来中非能源合作的一个重要方向。IEA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取决于能源行业”。可再生能源为非洲获得清洁、廉价和充足的能源供应提供了契机。
非洲可再生能源有很大的潜力。许多非洲国家每年的平均日照时长超过2500小时,而且太阳辐射水平高;西非海岸和苏伊士湾沿海地区有大量的风能资源;东非大裂谷地热潜能约1.4万兆瓦;尼罗河、刚果河等河流的水力发电潜能更是巨大。对于非洲国家,建设大型火电站投资大、周期长,而且受制于电网等基础设施的限制;而风电和太阳能等电站的安装规模小,灵活便捷,通过分布式或者微网等分散式服务就可以为非洲提供可靠的能源电力供应,特别是农村地区,比较适应非洲电力需求相对分散的现状。
反观国内,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设备制造业产能过剩情况依然严重,中国也有加强与非洲可再生能源合作的迫切需求。根据彭博新能源数据,撒哈拉以南非洲2014年可再生能源投资达59亿美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8 GW,超过了过去14年的总和,而且未来可能会更快发展。在欧洲和美国市场需求由于双反而大幅削减的情况下,借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可再生能源产业走出去,非洲无疑是个实际选择。
在此前2009年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政府就提出大规模增加中国在非可再生能源投资,协助在非洲国家开展100项小型清洁能源项目。2012年中非合作论坛则提出“中国继续帮助非洲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在非洲投资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给中国企业提供了市场机遇。
事实上,中国企业目前已经在非洲可再生能源开发上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2014年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在埃塞俄比亚开发风力发电场,总装机203兆瓦;中国光伏产品制造商晶科能源在南非建设了年产能120兆瓦的太阳能板生产基地,太阳能板制造商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在南非建设了一座容量100M W的太阳能工厂。
目前,超过20个非洲国家制定了正式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有的还制定了长远规划,比如肯尼亚《2030国家远景规划》。但是,除了非洲国家的内部动力和决心,可再生能源能否在非洲真正发展起来,还取决于技术转移和国际资金支持。中国拥有成熟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强大的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能力和充裕的资金支持,因此非洲国家积极主动寻求与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例如,埃及计划2016年向中国私人投资者开放可再生能源和电力基础设施等领域。
当然,中国企业参与非洲可再生能源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的方式是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例如大型水电站工程总包)和设备出口(例如风力涡轮和光伏太阳能板)。在今后的中非可再生能源合作中,中国企业如何在光伏、风电、地热等领域扮演投资、项目开发和合作伙伴的角色,更深度地参与非洲可再生能源开发将是新的挑战。
第一,中国企业要建立在非洲投资可再生能源的风险控制机制。虽然近20年来,非洲政治和地区安全总体稳定,但非洲依旧是目前世界上投资风险较大的地区,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
第二,要努力实现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本土化”。目前,除了央企和省属国企外,广大民营企业也十分热衷于进入非洲可再生能源市场。由于缺乏对当地法律法规和商业文化的深入了解,跨国投资和经营中常见的“水土不服”和相关风险可能会在一定时期内凸显出来,因此要加强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经验教训的分享和统一协调机制,更快地实现“本土化”。
第三,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企业在非洲应注意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如通过培训和雇佣当地劳动力,为非洲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非洲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这些措施有利于中国企业获得更多的支持,反过来也将促进其在非洲当地的发展。
第四,中国企业走出去将重点支持非洲基础设施,而非洲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非洲基础设施重要一环。中国企业以并购、参股参与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而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与能源合作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