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其他消息 >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存在三大互补空间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存在三大互补空间

2015-06-16 来源:新华网 浏览数:5265

国务院5月份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方案,被视为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之间的异同,以及两者存在哪些互补空间,成为近期业界讨论的热点。

  国务院5月份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方案,被视为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之间的异同,以及两者存在哪些互补空间,成为近期业界讨论的热点。
  工信部部长苗圩曾说,德国提出的“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是不谋而合、异曲同工。所谓相同的地方,就是以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结合,或者说以互联网加先进制造业的结合,来带动整个制造业新一轮的发展。
  在创业服务机构飞马旅日前举办的2015全球华人企业峰会上,汉德工业4.0促进基金合伙人王铮表示,“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十大重点领域,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与“德国工业4.0”关注的五大产业,绝大部分是重合的。但两者也存在相当大的不同,如德国作为制造业强国,企业已基本完成由2.0向3.0的过渡,正在向4.0升级。而中国还有大量企业,还处在2.0的阶段,在基础材料、基础工艺方面非常欠缺。
  正是这样的差异,让“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有了不小的互补空间。比如在技术方面,德国比较领先,而中国存在一定程度的短缺。以机器人为例,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但国产品牌占比仅10%左右。包括减速器、运动控制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中国是欠缺的,企业要以很高的代价购买。这就造成中国机器人的制造成本比德国企业多出80%以上。
  另外,在市场空间方面,欧洲比较有限,而中国则潜力巨大。统计显示,德国45%的研发中心在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很大程度上引领了工业4.0,但缺乏拓展国际市场的经验和能力,往往只服务于宝马、西门子等单一大集团。“如果引导德国中小企业和中国企业开展跨境合作,很多项目在中国将都有百亿级的市场规模。” 王铮说。
  人才和教育也被认为是中德两国合作的重点。中国的工业4.0不缺律师、会计师和银行家,缺的是成千上万的技师和优秀工程师,“所以中国要学习德国的教育体系,特别是职业教育。职业学院培育优秀的产业工人和技师,这是德国制造领导世界的核心。”“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副秘书长周怀北说。
  正因为如此,目前中国不少企业和投资基金,正计划与德国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王铮认为,这种投资不是通过两地资产价值的差异进行所谓的套利,而是通过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融合,来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能力。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开展风电清洁供暖工作的通知
阅读下文 >> 【金风观察】Value Plus提供的是一种可能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30616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