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材叶片,进军世界前三甲中国建材杂志年第7期净利润目标完成率353%,同比增长187%;销量2741套,目标完成率138%,同比增长52%;产能利用率88%,超出业内平均值18%,同比增长76%;市场占有率达到20%……这些正是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材叶片)2014年取得的骄人业绩。
在进入风电叶片行业的第8个年头,中材叶片已经形成了1.0MW~7.0MW的6个产品系列、21个产品族、50个产品型号的产业制造能力,目前中材叶片制造的国内最长、世界第三长的77.7米风电叶片也已下线,标志着中国在大型风电叶片制造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也将把海上风电资源开发和利用推向一个新阶段。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成绩的背后必然有不同寻常的努力和眼光。作为业内标杆企业的领导者,中材叶片董事长赵俊山、总经理黄再满用“多快好省”来表述未来的展望和目标。实际上这个目标正在达成。加强设计与研发、保持市场与质量、优化结构与布局、管控人员与成本,中材叶片苦练内功,无论是对市场、客户还是管理,中材叶片的团队始终怀有敬畏之心,从不懈怠,完成了从0到22%、连续7年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增长、连续4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三级跳。
布局,抢占更多份额
“永远不抱怨市场个性化。”
我国风电场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10余年的平台期,从2003年起,风电场建设进入规模化及国产化阶段,装机容量增长迅速。特别是2006年开始,连续4年装机容量翻番,形成了爆发式的增长。2007年风电叶片售价160~170万元一套却依然供不应求。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在这个时候“搭车入场”,开始研究风力发电技术,并通过增资方式建设了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
市场是繁荣的,但是企业也是众多的,中材叶片是当年风电叶片制造行业的小老弟,排名老幺,要想在众多资深企业中分一杯羹实数不易。“球赛”已经开场,怎么把“球”抢到自己脚下、掌握主动呢?黄再满有自己的思路。
当年市场主流是30多米长的风电叶片,中材叶片管理层当机立断决定实施差异化市场战略,凭借中材科技复合材料技术研发的优秀基础直接研发制造了40.25米的产品,新产品一面世就供不应求,并在当年立刻成为引领市场的产品,同行业企业也竞相效仿。2008年中材叶片成功将金风科技和华锐风电收入到战略客户名单中,并逐步开拓东北、西北、华北“三北”优质风速区作为主战场增资扩产。2008年至2010年分别建设了八达岭、酒泉和白城风电叶片基地,总产能达到1800套。
2010年,中材叶片的差异化战略效应凸显,从2007年初入市场的默默无闻到2010年底的市场占有率前三,只用了3年就实现了大飞跃。当被问起当初如何敢于逆势而动、做不同的产品时,赵俊山说:“中材叶片有一个信条,直至如今也在这么执行,就是‘永远不要抱怨市场个性化,永远不要指望市场标准化’。市场不可能为了某一个企业一成不变,因此一定要具有前瞻性。能够走在市场前面,才能赢得主动。”
“用工业化的成本制造个性化的产品”,这个信条一直支撑着中材叶片的市场理论,关注市场跑赢市场的理论一直贯穿中材叶片的整个发展道路。2010年中材叶片又借势自主研发了42.2米的风电叶片。这成为继40.25米之后的第二个明星产品,是目前市场上该系列一枝独秀的尺寸,到目前为止依然供不应求,占总销量的22%。截至2014年底,2个明星产品已经销售6200套。
“中材叶片的市场战略之一可以简单概括为‘先有市场后建工厂’,”黄再满说,“我们的思路就是先把市场开拓出去,成熟以后再建工厂,国内国际均是如此。”这种稳健的做法显然更顺应市场规律,2010~2014年,中材叶片又在云南大理、江苏阜宁、内蒙古锡林浩特、江西萍乡分别设立了工厂,截至2014年底,共有8个产业基地,总产能达到3900套,累计装机达到1568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