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茶山风电场是本刊与壳牌共同举办“最美风电场”活动的第一站。作为一个沿海高山风电场,茶山风电场的工作生活条件与其他风电场同样艰苦,但这个风电场还具有其特别之处,如景区般优美的环境,大大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的利用小时数,以及随时准备应对突如其来的冰冻和台风。茶山风电场因具有环境友好美、民生和谐美、风电人物美、知识传承美、运维管理美,而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风电场样本。
争论一年的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调整终于在今年尘埃落定。这意味着,电价调整后,一部分风电项目吸引投资的能力将会有所下降,而这3 类风资源区目前恰好是我国弃风限电和开发企业亏损较严重的地区。与此相对的是,风能资源较好、项目存量较大的第IV 类资源区(业界常称为低风速地区)的投资价值将得以凸显。
不难看出,除了成本下降等客观因素,陆上风电电价调整还传达出另外一层深意,即合理引导风电投资。具体来说就是,控制风电大基地装机节奏,支持风能资源不太丰富的中东部地区发展低风速风电场,倡导分散式开发。
新手阶段,琢磨“菜谱”与掌握“火候”或许才是关键所在——像一个主厨,备齐上好食材,摆开锅碗瓢盆,将低风速风电这场盛宴越做越大。面对“十三五”的风电蓝图,风电企业在这轮低风速风电大餐中表现如何?在技术、管理和电价体系开始显露突破之光时,是否意味着低风速市场已掌握更稳健的未来?
跟随《风能》杂志主办、壳牌协办的“最美风电场”活动的探寻脚步,近年新建的国电电力宁海茶山风电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观察样本。
建设与选型成普遍难题
梅雨季节的江南,烟雨如墨,浓淡相宜。记者从宁波市区出发,车行九曲十八弯的山路约四个小时后,一排排洁白的风电机组出现在车窗外,草木之香混合着山野之气阵阵袭来。继续前行至山顶,升压站、综合控制楼逐一映入眼帘。俯瞰群山,苍翠之间云腾雾倚,风电机组随山建,风由风轮转,仿佛置身蓬莱仙境。
时光倒退3 年,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山林。如今,这里是浙江省高山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国电电力宁海茶山风电场。机组布置在海拔600 米至800 米高的山脊上, 共安装39台1.5 兆瓦机组,总容量58.5 兆瓦。2013 年6 月投运至今,该风电场累计发电量达30953万千瓦时。每年节约标煤5 万多吨,淡水约45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 万吨、粉尘4000 多吨、二氧化硫约1000 万吨。
国电电力宁海茶山风电场场长告诉记者,该风电场2014 年发电量为14618 万千瓦时,利用小时达2499 小时,比该省平均利用小时数高303 小时。与此同时,发出的电量100%在省内电网全额消纳。
虽然低风速风资源区的投资价值因电价和零“弃风”得以凸显,但其开发难度却远高于前3 类地区。除了风资源较差外,低风速风资源区难以找到成片的开发区域,山地众多、地形复杂,风电机组的运输和安装成为风电开发商需要克服的普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