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天气虽然稍稍凉爽,海力风电的生产车间却依然“热气腾腾”。为了完成每月向中广核如东150兆瓦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提供8套单桩基础,公司专门划出三个班组进行轮班生产。“项目订单共38套单桩基础,价值总量3亿元左右,这也为企业实现全面销售目标奠定了基础。”海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沙德权告诉记者,根据在手订单情况,今年公司有望在去年销售8亿元的基础上,突破15亿大关。
海力风电的快速发展代表了我县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及装备配套产业的快速崛起。今年上半年,全县风电项目新增并网装机容量50兆瓦,累计并网装机容量105万千瓦,区域装机规模全省第一,新能源及装备配套产业实现应税销售53.6亿元,同比增长61.9%,风电累计发电量达96.51亿千瓦时。自2004年如东风电一期10万千瓦特许权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至今,我县陆续建成风电场共12座,安装单机1.5兆瓦——5兆瓦风电机组共计574台,并网总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累计上网电量超过84亿千瓦时。
这些发展成就背后是风电产业链和特色产业板块的“结构性”崛起。
我县拥有106公里海岸线,区内滩涂广阔,受冬夏季风影响,年可供发电有效风时近8000小时。早在1996年,联合国专家在考察如东沿海资源后就得出结论,如东可大规模开发沿海及海上风电场。从2002年全国第一个特许权风电项目落户如东以来,我县充分利用国家支持风电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先后建成国电龙源、国信东凌、中水电等十多个风电场。今年5月23日,中广核如东150兆瓦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正式打下第一根桩,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近海风电项目正式启动,“相比于广东福建一带多台风和渤海湾一带多寒潮的气候条件,如东黄海海域具有发展近海风电得天独厚的条件。”中交三航如东风电项目部项目经理沈志春说。
在大力推进风电场建设的同时,我县风电开发企业与风电装备企业也加快布局,风电产业链雏形初现。
2011年,海力风电借助关联企业科赛尔生产压力容器的技术,进入风电塔筒生产领域,很快又把产品延伸到风机基础,生产单桩基础、导管架基础等。目前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从0.85兆瓦到6.5兆瓦的风电塔筒,是国内唯一一家覆盖所有规模机型的塔筒生产企业,海上风电单桩基础能够生产4兆瓦的机型,导管架基础能够生产从2.38兆瓦到6兆瓦,这也创下全国之最。“很多人认为,塔筒和基础是风机生产的‘低端制造’,但如果塔筒和基础的制造出了问题,上面的叶片和主机将受到巨大损害。”沙德权告诉记者,近年来,海力风电的塔筒和基础经历了一次次台风袭击,没有出现过一例质量问题,在行业内赢得了良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