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其他消息 > 最美风电场系列报道之镜中的三一重能(下)

最美风电场系列报道之镜中的三一重能(下)

2015-09-18 来源:《风能》 浏览数:382

风电场是了解整机商产品和服务的地方,更是折射行业发展现状的一面镜子。本刊记者通过“最美风电场”活动,走访了两个安装有三一机组的风电场,力图从一个由下至上的角度,了解这家整机商的制造与服务基因。

  风电场是了解整机商产品和服务的地方,更是折射行业发展现状的一面镜子。本刊记者通过“最美风电场”活动,走访了两个安装有三一机组的风电场,力图从一个由下至上的角度,了解这家整机商的制造与服务基因。
  相关新闻:最美风电场系列报道之镜中的三一重能(上)
  听韩小平讲述乌登山风电场的过去和现在
  因为“最美风电场”采访,记者在张北乌登山风电场见到了三一重能张北项目经理韩小平,天上的蓝白、地上的草绿,以及神来神去的草原鼠、山鸡和由近及远的风电机组都成为背景。
  在记者看来,风电场才是人们真正了解厂商产品和服务的地方,更是折射行业发展现状的一面镜子。也正因此,在征得三一重能的同意后,记者赶到这家公司的首个风电机组供货项目所在地——大唐河北新能源张北乌登山风电场。
  与有些厂商依赖国外技术或生产许可证快速规模化占领国内市场的发展策略不同,三一重能志在打造自主品牌,但也错失了做大装机规模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5年起,三一重能在三一集团的战略部署下,聚合整个集团的资源和能量,以改变此前6年不温不火的局面。
  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了解三一重能风电机组运行开始的地方,是件很有历史意味和现实价值的事情。这也是记者在乌登山风电场采访韩小平的原由。
  韩小平说,自2009年8月乌登山风电场项目首期工程开工,至今已经进行到四期工程,从一期到四期都采用三一重能的风电机组,前二期是1.5兆瓦机型,后二期是2兆瓦机型。“这也说明业主对三一重能风电机组的质量、发电性能以及维护服务的认可。”说到这一点时,韩小平掩饰不住自豪的神情。
  实际上,当时电网建设没有到位,三一重能的首批11台机组于2009年12月31日并入农网运行,由于电网网络的稳定性比较差,而且又因常规性的限电的要求,这都给机组调试带来不小的困难,如果机组不能满发运行就暴露不出所有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现场人员只能和业主一起积极与电网方面协同,争取更多的发电时间,为机组调试创造条件。”韩小平回忆说。
  值得一提的是,“首批11台机组的齿轮箱、主控器分别采自重齿和米塔,但控制器的软件程序却是三一重能自己研发的。”对此,韩小平这样解释,“为了使首批机组与风电场的风速有更好的适应性,以及整机控制与零部件有更优的匹配性,三一重能的技术人员要对机组的控制策略作出调整,但米塔方面并不开放控制器的软件程序代码,而且调整控制策略又是必须要做的改进,所以只好自己编写系统的控制程序,而控制器的硬件还是采自米塔。”这也让三一重能成为较早使用汉字版人机界面系统的整机制造商。
  三一重能在打造自主品牌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首期工程运行的33台1.5兆瓦机组中,所有机组的叶片和变桨系统以及部分机组的发电机、变流器由三一重能自产,部分机组的发电机、变流器分别采自湘电和ABB。
  三一重能自主制造的步伐不止于此。2010年12月21日投产的第二期工程运行的33台1.5兆瓦机组,除了部分机组的齿轮箱采自南高齿,其它部件均来自三一重能的产业链。韩小平说,“到了第三期工程,所有机组的大部件都由三一重能制造,而且单机功率升级到了2兆瓦。”
  资料显示,大唐河北新能源张北乌登山风电场项目三期工程采用24台三一重能2兆瓦机组和1台三一重能1.5兆瓦机组,装机容量为49.5兆瓦。这是一个很有中国审批特色的容量。韩小平说,第三期工程25台机组于2013年12月3日并网投运。这个日子至今令他记忆犹新。因为,自此开始三一重能有了批量运行的2兆瓦机组。
  由于三一重能2兆瓦机组不错的实际运行业绩,大唐河北新能源张北乌登山风电场项目第四期工程仍采用这款机型。到8月16日,23台2兆瓦机组的基础施工已基本完成,按照计划将在10月底完成机组吊装,11月底并网运行。
  值得关注的是,为什么大唐河北新能源在张北乌登山风电场项目中四期工程均采用三一重能的机组,看看三一重能机组在这儿的运行数据,或许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在韩小平看来,看机组的运行业绩,发电量是个特别重要的数据,但在限电比较严重的张北地区,发电量的说法显得比较模糊,但作为机组的现场维护人员更看重机组的时间可利用率和故障率。
  据韩小平采自张北乌登山风电场监控系统的数据显示,2012年在运机组的可利用率为96.51%,台均故障次数为18.68次;2013年在运机组的可利用率为97.05%,台均故障次数为14.54次;2014年在运机组的可利用率为97.62%,台均故障次数为5.79次;2015年上半年在运机组的可利用率为98.96%,台均故障次数为2.12次。
  “真实的数据表明,三一重能自主制造的机组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而这仅仅是在张北乌登山风电场项目的表现。”谈到项目现在的情况,韩小平告诉记者,“第一期项目已于2013年5月出质保期,代理运维一年后交给业主。第二期项目出质保期正在同业主沟通,已接近出质保期。”
  值得一提的是,自首期项目投产以来,三一重能的常驻现场人员从没有超过5人,少人值守的现实下,可以想象到韩小平和他的伙伴们付出了怎样的工作量。这一点他并不愿多谈,只是在说到尽管家住张北县城但因工作忙碌而很少回家看儿子时,他才感慨道:“我儿子5岁了,到今天最多叫过我5声爸爸!”
  风电场现场人员的辛苦是办公室人员难以感同身受的。但仅有辛苦是不够的,韩小平说,“在风电场做好机组售后维修服务,除了需要好的身体,更需要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不仅要保障机组的安全运行和发电性能,也为机组日后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建议和意见。”
  比如,“维护人员在对自产变流器水冷柜加水时,需要使用单独的加水泵,不但操作繁琐,还浪费防冻液。”于是,韩小平向公司有关部门提出直接往水箱加水的操作模式,得到公司的采纳并做出了实施方案。
  为机组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建议和意见是风电场现场维护人员的职责,这可以使三一重能的机组产品更好地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但作为为业主提供售后现场服务的人员,更应把客户的诉求和发电效益放到首位。“在这方面,没有什么条件可讲,机组故障就是命令。”韩小平这样告诉记者。
  比如,2013年1月12日9时,张强接到业主的电话,称“二期工程45号机组发生故障。”当时,大雪封山,车辆无法行驶,张强一行只能抬着100公斤的部件,徒步行走3个多小时赶到45#机位点,直到下午5时30分才处理完故障,机组恢复运行。
  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韩小平还能记得,那天的平均风速为每秒17米,温度为零下30摄氏度。对此,记者很难用文字再现当时的情景,唯有向韩小平和他的伙伴们致敬!

【延伸阅读】

阅读上文 >> 中国大力提倡风能 全球铜需求或注入新活力
阅读下文 >> 瑞其能高效风电机组中标华电二期48MW风电项目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32108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