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风满地沙,有风不见家,小风填渠路,大风埋了家。”这是解放前甘肃广泛流传的一首民谣。那时人们对风怀有与生俱来的恐惧,根本不会想到,几十年后,塞外恶土的野大朔风会给家乡、给中国发展带来一缕新的生机。
近年来,国家力推清洁能源发展,经济增长点有限的甘肃顺势发力新能源,短时间内取得了“世界级”成绩。截至2015年7月底,甘肃全省电源总装机为4369.55万千瓦,较2012年增加1438.68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1102.11万千瓦,同比增长55.8%,稳居全国第一。
规模上去了,烦恼也随之而来。国家能源局稍早前发布的上半年数据显示,甘肃弃风电量31亿千瓦时、弃风率31%。虽然“十三五”风电大基地的装机节奏已被国家控制,但既有的“盘子”也让众多新能源企业感觉“透不过气”。甘肃风电场的机组可利用率到底能达到多少?如何在既有的环境下抢发电量、尽可能多地创造经济效益?《中国能源报》记者日前走进了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的大唐景泰兴泉风电场。
运维是最大挑战
大唐景泰兴泉风电场是景泰地区建设较早的风场之一。风电场总装机容量94 MW,其中一期大唐景泰特许权风电场装机容量45MW,安装30台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L1500/77型风力发电机组;二期景泰兴泉本地化试验风场装机容量49MW,安装兰州电机厂生产的FD6065-1000型试验机组10台,华锐SL1500/82型机组26台,两期工程分别于2008年 10月和2011年4月并网发电。
“甘肃的风电场有三怕:一是‘无解’的弃风限电,二是‘闹病’的风电机组,三是不给力的维修服务。”景泰兴泉风电场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景泰兴泉风电场属于特许权风场,且其位于景泰县喜泉镇西北方向1公里处,由于距县城较近,基本实现了本地消纳,2014年弃风率约为10%,境况大大好于甘肃酒泉地区。
“风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安装有早期机组和试验机型,且制造商服务相对滞后。”景泰兴泉风电场场长张建虎表示,“按照公司定员标准,景泰兴泉风电场实际检修员工还不到标准定员的50%,在人员严重不足情况下,还要面临风机厂家人员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需负担大部分风机检修任务。此外,风机设备运行故障率高,运维任务艰巨。”
风电机组的故障处理周期长、维修效率低,将直接导致风电机组可利用率降低。据了解,2014年景泰兴泉风电场因设备停机、备件不到位损失电量达600万千瓦时。为解决这一问题,景泰兴泉风电场独创了运行、检修独立管理工作模式。目前,除试验机组外,风电场的其他机组检修工作均由自己的员工进行。
“现在风场设备可利用率已连年保持在98%以上。”张建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