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下旬,记者走进这座升压站——远景广灵风电场升压站,其内部正在建设“数字化展厅”。看上去,远景能源不仅仅希望酷炫的升压站承担传统职能,更要求其从骨子里展示对风电智慧和梦想的追寻之意。
提及这座风电场的定位时,远景能源资产解决方案负责人赵清声称,“公司内部并没有将它仅仅看作是一个标杆项目,而是基于最新智能风机与格林云平台打造一款‘风场数值和智能设备’深度融合的智慧风场产品。”
据透露,截至2015年9月1日,远景广灵风电场发电量折合满发小时数为1800小时,高于附近地区风电场30%,位列山西省第一,预计全年利用小时数可达到3000小时以上;每台风电机组平均检修间隔时间118天,整座风电场仅由3名员工完成所有工作;累计运营成本为169万元,预计全年运维成本约为250万元,实现运营成本50元/千瓦。
相比工程视角,产品在时间上更注重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在整体性上更强调系统各要素间的紧密联系、在投资回报上更在意稳定和可预期。赵清声说,“远景做这款风电场产品,不仅希望它能提供20年优厚的现金流回报,更重要的在于要探求风电场的未来和验证远景对于未来风电场的新思考。”
这种智慧的执念折射到硬件建设和软件算法上,则是对这座风电场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锱铢必较的控制。对远景能源来说,这既是一道升压站、中控楼还能节省多少资金的算术题,也是格林云平台用算法优化风电场20年投资收益的数据化轨迹。
一位来自某风电开发巨头的风电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与同等装机容量、电压等级的风电场相比,远景广灵风电场升压站的面积减少了3300多平方米、中控楼减了少2层,从而节省投资约3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千里之外的上海智慧能源数字管理中心可以高效协助对风电场进行遥控、遥信,遥测、遥调以及遥视,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运行方式。
也正因此,远景广灵风电场形成了现在的物联网形态,可以支持风电机组之间智能化的协同控制以及与电网的无缝能量管理连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