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2日,是远景广灵风电场一期并网投产的日子,对这座风电场的设计负责人耿冬来说,他的自豪来自远景能源的投资理念: “生而不凡,让出生决定它健康的一生!”在他看来,“好的风电场是设计出来的,而不是管理出来的。 ”
实际上,3 年前远景能源就提出“将风电场作为一个整体产品,基于标准化的流程管理进行设计优化和风险管控”的概念,由此使得风电场有一个相对健康的出生,并基于风电场出生DNA( 数值化风场模型 ) 承载标准化的运行评价体系,来有效支持 20 年生命周期有质量、有效率的一生。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概念,是因为太多的风电场后评估案例让远景能源看到了太多的风险因素。比如人性化点看,好的机组被错立在风速很差的机位,这让机组的一生痛苦不堪,一个风电场总有一批机组“养着”另一批生不逢时不作为的机组。类似问题凸显出风电场设计层面严重缺陷, 可谓 “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 ——用古人的话来表达其中的风险再合适不过。
于是,远景能源基于格林云平台承载的标准流程和智慧风场优化设计能力,打造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风电场产品,以展现云端的先进生产力,为行业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新风电场主义样本——远景广灵风电场。
事实上,在此之前,由于一直缺乏标准化的流程掌控工具和必要的优化设计手段,行业中针对风电场发电量的许多设计优化也只是说法而已,但远景格林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点。
具体到远景广灵风电场的设计优化,远景能源解决案及软件产品管理负责人李恒向记者表示,远景基于格林云平台,将风电场设计流程固化下来,确保风电场从孕育到诞生都处于标准化设计和风险管控之下。
第一步,在云端使用Greenwich TM云平台上 100100 米的风资源历史气象数据,快速宏观选址,发现值得树立测风塔并进行进一步考察的地区 ; 第二步,基于历史数据,在线计算确定测风塔的位置,确保测风塔对所考察区域的代表性和测风的长期可持续性; 第三步,实时监测测风数据,确保测风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同时通过一键清洗插补测得的数据,保证测风塔数据的准确性 ; 第四步,基于地形及测风塔数据微观选址,采用 CFD 模型网格计算机组排布方案,对风电场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机位安全性等多目标求最优。

可以说,格林云平台上的标准化过程控制以及评价体系是广灵风电场发电量优化设计中最核心的部分。 “但仅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偏执的求真务实精神。 ”李恒进一步补充道。
举一个例子,2014 年 12 月 16 日,远景能源发布了一款海报,解决方案高级经理和彦辰成为海报的主角,这位具有超过 1000 万千瓦风电场设计经验的 “偏执狂” 在海报中称, “我会清晨 7 点爬上荒无人烟、野猪随时出没的荒山,到太阳落山前一直踏勘适合风机生存的地点。 ”由此可以想象到远景广灵风电场设计者们偏执般的精细了。
在和彦辰看来,风电机组选型是风电场定制化设计最为重要的流程,也最能说明远景能源的核心技术能力。远景广灵风电场地形复杂,机位风速差异大, 很多机位湍流强度超过 A 类,应使用II类机组, 但选用II类机组会损失电量,而选用 III 类机组又不满足安全要求。针对这样的情况,远景能源技术团队基于“2.X 智能风机平台”,采用成熟的模块化设计技术,针对广灵风电场各个机位的风况定制了不同的硬件配置和控制策略,以此实现整场发电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