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价格补贴问题。尽管随着技术进步和度电成本的降低,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市场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但就目前而言,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投资成本依然较高。可再生能源补贴对于新能源投资企业获取合理的投资收益,维持发电项目的健康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缺口累计已超过140亿元。2014年全国并网风电发电量15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并网太阳能发电量2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0.8%。“这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也需增加这样的比例。”一位风电开发商说,“但实际上即便全社会用电足额征收可再生能源附加补助资金,2014年仅能增长3.8%。因此,可以预计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除了巨大的资金缺口外,补贴资金管理部门较多、支付周期过长等也被认为是造成可再生能源补贴不能足额按时发放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自2012年后,管理部门调整为财政部、发改委和能源局,其中牵头部门为财政部,原则上按季拨付补贴资金。企业申报材料由地方到中央,报经三部委,要通过层层审核,补贴支付周期过长。目前可再生能源补贴申报工作尚停滞在第五批,即并网日期在2013年8月以后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均未进入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
多管齐下让风电“逆风飞扬”
分析弃风限电和价格补贴不到位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前者是受电网输送能力不足、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有限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后者则是相关部门工作协调力度不够。
针对弃风限电问题,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强调,在当前电力整体供大于求的局面下,以牺牲风电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为代价、优先保障化石能源电量收购的局面必须改变。还有,火电企业通过“直供电”方式,获取本该属于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优先上网权,大幅挤占电力送出通道资源,致使风电弃风限电进一步加剧。
出席2015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的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处长李鹏表示,“十三五”期间能源局将促进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的落地,全力解决风电和光伏发电的限电和优先发电权的问题。风电工作的重点就是要解决“弃风限电”问题。但李鹏同时指出,风电消纳不是技术问题,更多是“利益分配”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甘肃、吉林等弃风率较高的地区,地方政府已开始站在“利益分配”的角度,尝试用市场化手段来解决风电消纳矛盾。比如,甘肃省试行的“风火发电权交易”,即由火电厂拿出一定量的发电权与新能源企业交易,吸引了近百家企业参与竞标,部分新能源企业给出的发电权报价已低于当地火电标杆电价(0.325元/千瓦时)。
新华社经济参考能源研究院有关专家认为,在我国目前阶段,从平衡各利益主体出发,采取“风火发电权”交易的方式不失为一种积极探索。“但如果综合考虑环境效益,应该优先保障风电等清洁能源发电权。未来推动实施高污染的燃煤火电为风电等清洁能源调峰,这是大势所趋,在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就是这么做的。”该专家强调说。
针对风电价格补贴问题,国家能源局官员李鹏则表示,“十三五”期间一项重要的任务是,通过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推动风电开发成本进一步大幅下降,使其逐步减少对补贴的依赖。
“随着制造业技术的不断进步,风电度电成本不断降低。2020年逐步降低补贴的目标是有望实现的。”作为中国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三的风电整机制造企业的掌门人武钢预测说,未来5-10年,风电的投资成本有望下降20%,而发电量则有望提升20%。即使不考虑环境因素,风电也将成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电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