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高峰,地铁4号线故障,我在路上堵了1个小时,恰好,坏掉的车就是我乘坐的那辆。在地铁上闲来无事,本想消化消化行业新闻,却不想手机的“有道云笔记”又出了问题。看着满车的人群,不由得从地铁的故障想到了风机的可靠性设计。
随着我国风电产业向低风速区域发展,风电机组逐渐向大容量、大叶片的方向发展,机组载荷与投资成本逐渐提高;同时,机组工作环境也越来越严酷(高海拔、高雷暴、冻雨等),维修成本也越来越高,风力发电机组的可靠性问题显得更加重要和突出,成为风电行业面临的关键课题。
5年前,说到机组可靠性,通常只有一条指标:单机可利用率大于等于97%,整场可利用率大于等于95%。可利用率通常是指每年度设备实际使用时间占计划用时(全年总时间减去计划维护的时间)的百分比。由于可利用率的指标无法直接与设计挂钩,因此无法在设计阶段进行考虑。而且,有时由于业主与设备厂家对计划维护时间规定不清,还可能会可利用率虚高的情况。
随着业内对可靠性的理解逐渐加深,目前再说到可靠性指标,一般则会以故障率(%/天)进行衡量,随之而来的则是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故障率的倒数)、MTTR(平均恢复前时间)等。相比可利用率,这些指标对机组可靠性的定义更加准确,通过在设计阶段进行可靠性分配,能够有效地控制产品最终的可靠性指标。
然而,目前国内风电场能量可利用率约为80%,而国外风电场能量则可达到90%以上,这说明国内风电场的故障在大风阶段会出现得更为频繁。为了让机组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人们希望风机尽可能在小风时段出现故障,并进行维护工作,或者在小风时段通过预防性维护,提高机组在大风时段的发电效率,也就引出了预防性维护的设计理念。
反观地铁故障,本次地铁4号线的故障历时约1个小时,而上次4号线的故障大约已是半年之前,其可利用率与MTBF指标还是非常高的。但是由于早晚高峰期间人流密集,所以在早晚高峰一旦出现地铁故障,对人们出行影响非常大,这就类似于风机在大风时段故障停机一样,刮走的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每天上下班都是我看新闻的时间,本来在地铁上翻译整理完当天更新的内容,到家只需更新即可。但今天地铁坏了,恰好又赶上“有道云笔记”出问题,概率已是小到可以买彩票了,所以通常风机载荷计算也就叠加两个小概率事件(变桨故障、电网掉电、极限风速等),不会叠加到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