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风电设备中必不可少的叶片为例,叶片制造属劳动密集型行业,每100台套产能的工厂均需要配备100-200名工人。以中国内地的工资福利水平,叶片生产中人工成本仅占制造成本的5%左右,原材料占制造成本的90%左右,其余制造费用占5%。由于叶片中大量使用树脂、涂料和玻璃纤维,并需要进行切割、打磨,产生大量的短纤维和有害粉尘,生产作业环境恶劣,因此在发达国家必须支付很高的人工成本,相当于中国内地的10-20倍,结果是欧美国家的叶片制造成本比在中国生产高出近60%以上。
由于中国特殊的气候条件,中国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面临着的技术难关比欧美国家的企业要多,这也逼迫中国提升技术水平。据专家介绍,中国风电设备制造商被迫考虑更多的气候因素。因为尽管中国的风力资源丰富,但风况条件并不好,对风电场运行构成威胁的自然灾害也比较多,比如风速比过高。中国风电场的普遍问题是极端风速过大,平均风速过低,很多风力比较充沛的地区风速比(极端风速与平均风速的比值)达到10倍以上。而欧洲风力平稳,平均风速比只有7倍左右。风速比过大通常造成满发小时数低而叶片载荷高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商之一的金风科技和华锐风电,目前已开始对3.0MW乃至5.0MW海上风机的研究;保定华翼叶片经过3年的积累,实现了叶片的自主研发设计;瓦房店轴承已经可以生产覆盖750KW到3.0MW全系列的风电轴承,并开始研发5.0MW的轴承产品。这些企业已能代表中国风电企业的最高水平。
另据记者了解,这些风电企业已表现出很强的盈利能力。华锐风电的投资人、中国资本市场大佬级人物阚治东告诉记者,他们在2004年、2005年投入的原始成本,在2006、2007年时的分红就可以收回。
国内市场需求广阔
投资人们之所以认定中国风电市场前景广阔,和中国能源发展战略有关。
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中国风电完成吊装2063MW。根据年初规划、年中建设、年底完工的季节性施工的规律,保守估计2008年全年新增装机量将超过5500MW。根据各家开发商的既定计划估计,2009年和2010年将新增装机6500MW和8000MW,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