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赵熙殿考察的是作为海上风电配套项目的中海油双岛湾陆地风电场一期工程,位于威海高技区初村北海林场,拟安装30台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4.5万千瓦,预计年发电量8000万度,工程预计今年10月开工,2009年9月底投产发电。
与此同时,3月8日,由中海油建设的亚洲第一座、高达140米的高科技海上测风塔也在威海北部海域落成,这标志着海上风电场建设迈出实质性一步。据了解,测风塔是风电场建设的先导工程,主要功能是检测、收集不同季节风能气象资料,为风电场的装机编组、海底电缆铺设及岸基变电站设计建设和电力并网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风险与机遇并存
中海油选择海上风电作为介入可再生能源的突破口,显然是看中了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不过由于我国尚无海上风电建设经验,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海上风电场的优点主要是不占用土地资源,基本不受地形地貌影响,而且运输和吊装条件优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更大,年利用小时数更高。目前,海上风电机组的平均单机容量最大已达6兆瓦,风电机组年利用小时数一般在3000小时以上,有的高达4000小时左右。
据初步估算,我国陆上10米高度可开发的风能装机容量约2.5亿千瓦,主要位于“三北”地区,但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影响,风电发展受到一定制约。而在海上风电方面,东部沿海的海上可开发风能资源约达7.5亿千瓦,不仅资源潜力巨大且开发利用市场条件良好,这是众多能源巨头对海上风电场趋之若鹜的关键。
与陆上风电场相比,海上风电场建设的技术难度较大,特别是由于我国沿海经常受到台风影响,建设条件较国外更为复杂。据了解,由于其支撑结构要求更加坚固,对风电机组防腐蚀等要求更为严格,所发电能需要铺设海底电缆输送,加之海上气候环境恶劣,天气、海浪、潮汐等因素复杂多变,建设和维护工作需要使用专业船只和设备,所以海上风电的建设成本一般是陆上风电的2倍-3倍。
除了成本因素,两大技术难题也制约着海上风电的发展。国家“973”计划风能项目首席科学家顾卫东指出,其一,目前全球海上风电装机总容量只有90万千瓦,还没有一台成熟的、真正意义上的海上专用兆瓦级风力机,使用的风力机均为陆上风力机改造而成,而复杂的海上自然条件使风力机故障率居高不下。以世界最大的海上风电场丹麦Vestas霍恩礁风电场为例,80台海上风力机故障率超过70%,运行两年来,所有风力机同时工作的时间累计不超过30分钟。
其二,大规模海上风电开发形成的巨大电能出路,是不能绕过的坎。顾卫东认为,在沿海建立100%消耗大规模风电场电力的应用系统,如以电解铝为重点的有色冶金工业、盐化工氯碱产业、大规模海水淡化、规模化制氢、以非金属为原料的精深加工产业链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而这样的用电行业目前在威海并不存在。
海上风电是一个诱人的“绿色蛋糕”,但要将这种潜在资源变成现实财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