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BIS)发布了英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战略《海上风电产业战略——产业和政府行动》,旨在通过政府和产业界的携手合作开发英国海上风电,并提供必要的工具以支持英国海上风电供应链的大规模投资,提高捕捉英国及全球商业机会的意识,提供创新和竞争环境以降低成本。该《战略》预测,到2050年,英国海上风电创新有望为产业节省450亿英镑的成本,并创造180亿英镑的业务。
目前中国的海上风电开发成本大致是陆上风电开发成本的2倍。David Infield对记者表示,英国的情况也类似,虽然海上风电的成本长期来看是下降的趋势,但在此过程中,也面临成本会有起伏的状况。“与其称之为是经济方面的挑战,我更愿意称其为技术上的挑战,需要通过技术的创新来确保海上风电最终实现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建设成本。”David Infield说。
建立新能源为主导的电力系统
刘永前对记者表示,从规模上说,中国的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已是世界第一。从技术上讲,比如风电和太阳能,我们在几年前还比较落后,但这几年我们的技术尤其是制造技术已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目前来看,最重要的差距是科技创新力不足。此外,整个市场系统的集成能力还不够。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我国风电的装机量是世界第一,但发电量却不是世界第一。2014年,美国的风电装机容量比我国少,但是发电量比我国多,这说明国内好多风机虽然立起来,但因为种种原因,导致风电没有有效消纳。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的进步迅速,有些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弃风弃光’现象,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需要相关配套政策及配套机制的共同协调发展才能彻底解决。”袁小明说。
刘永前认为,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目前仍面临较大挑战,因此,第一要有持续的政策支持;第二要重视人才的培养;第三要建立新能源电力系统。
“未来的电力系统,将是新能源占主导的电力系统,这需要从技术上以及运作体系上有全新的突破,除了技术创新,还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新能源电力系统控制涉及三方面,除了发电侧和电网外,用户侧也要进行互动。这意味需要合理灵活的定价机制来做好用户侧管理。”刘永前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