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必琳表示,任何一个政府提出的政策措施都不可能保证百分之百有效,要通过针对市场的具体情况,不断在政策制定上完善和提高。而在此次抑制产能的新政中,通过问责制对地方官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还加大了环保准入的门槛,同时也加大了对土地用地的严格把握和项目审批的严格把握。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专家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说,根据本轮抑制产能的新政策,其中一项重要原则就是控制增量和优化存量相结合。但是如果企业再盲目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调整产品结构,最终可能会出现优化的存量部分反而变成待控制的增量问题。
“如何能够避免这种循环,就需要国家在政策制定和信息披露上进一步细化。”该人士说。
风电设备“进退维谷”
此外,对于抑制产能的六大行业,由于各领域自身的特点,下一步所采取的政策不尽相同。
以多晶硅为例,更重要的是从能源安全角度考虑。
目前国内硅料的产能已经达到2万吨,但是加上目前在建的产能就达到8万吨。“8万吨是一个什么概念,目前全球产能就是8万吨,我们已经达到了全球的产能。”熊必琳说,“不仅如此,多晶硅在生产过程中要大量耗能,生产多晶硅的用电量能够达到200万千瓦/兆瓦到300万千瓦/兆瓦。我国每年98%的多晶硅是出口的,对于缺乏能源的中国来说,目前还不具备出口的条件。”
而风电设备领域,虽然国内企业的设备产量,在不久之后就会超过国内市场的需求,但是,通过出口的方式消化部分产能,似乎更为合理。
不过,熊必琳在接受CBN记者的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处于风电产业初期起步阶段,国内生产的陆上风电主机是1.5兆瓦,国际上已经实现了2兆瓦、3兆瓦的风电设备。
此外,由于我们的风电引进较多,基本上水平雷同。更关键的是,风电设备的使用周期是20年,而我国在刚刚发展的几年内,无法通过正常运转周期来检测国产设备的可靠性。
“我们不是不鼓励出口,而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企业产品无法打入国际市场。”熊必琳说,“所以要把风电装备业培育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这就需要在发展节奏上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