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金秋十月,刚满半岁的上海电气成为华宁县第25户规模企业,中复连众风机叶片项目即将启动。加之此前落地的蓝天重工风电塔筒项目,汇集塔筒、风机、叶片“三大件”的华宁工业园区开始吹响打造云南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的号角。
短短四年时间,华宁县是用何种魅力吸引了上海电气、青岛天能、连云港中复连众等一批国内知名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集聚一堂,并快速形成目前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产能配套最齐全的集聚区,成为全市发展装备制造业的一枝独秀?
让投资看到机遇
2012年的深秋,寂静的华宁县磨豆山上,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宽阔的道路向座座山峰延伸,随之在沉寂了千万年的山巅之上矗立起24座高耸入云的风力发电机组。
当华宁县引进中广核投资4.58亿元建设玉溪首座风力发电场之际,决策者们敏锐地意识到在“风电南下”背景下,招商引资开发风电,不仅能让风能转化为电能形成经济效益,还能依托风能资源开发引进关联设备制造形成产业聚集,进而放大资源效益打造大风电产业集群,推动县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
华宁县副县长张伟红认为,将产业发展机遇变成投资者认可的投资机遇,是华宁之所以能吸引国内知名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关键所在。
玉溪市可供开发的风能资源达800万千瓦,按每台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2千瓦计算,需建4000座风力发电机组。云南省可供开发的风能资源达2000万千瓦,按此标准计算,需建设1万座风力发电机组。如果以建成年产400台套风力发电机组产能规模计算,需要生产10年才能满足玉溪的开发需求,如果是面对全省市场,需要生产25年才能满足。
如果在华宁实现风电设备制造全产业链聚集,就国内市场而言,不仅可以快速抢占玉溪和云南市场,而且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还可成为布局西南的有力保障。就国际市场而言,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将为成套产能抢抓机遇走出国门,辐射南亚东南亚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一台风力发电机组的使用寿命约为20年左右,之后将进入下一轮设备更换期。按此测算,在形成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产能后,还可立足云南、面向西南、辐射南亚东南亚市场,建立设备维护服务中心,通过实现产业链延伸,完全可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运营模式。
当华宁县通过中广核牵线搭桥与上海电气、青岛天能、连云港中复连众三大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洽谈招商引资事宜时,成功地将自己对产业发展机遇的认识转化成了打动投资者的“敲门砖”。
让企业得到支撑
在蓝天重工生产车间里,切割机上的钢板火花四溅,塔筒之下电焊枪喷射着蓝光,露天吊装场上,工人正忙着吊装巨大的塔筒,今年企业将完成275套塔筒生产任务。
同样是在2012年深秋,当华宁县与青岛天能成功签订投资协议后,由其投资组建的蓝天重工成为落户华宁工业园区的首家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一年后,当其建成年产200台套风电塔筒一期项目时,手上已经接到了整整一年的订单,随及启动二期项目,并快速形成400台套产能规模。
张伟红认为,让落地企业投资实实在在得到支撑,是华宁之所以能快速推进风电设备制造全产业链建设的关键所在。
一套风电塔筒重达140至160吨,一台风力发电机重达85吨,一套风电叶片也有7.5吨。如果要将总重量250吨左右的“三大件”从上海、青岛、江苏运至云南,超过2500公里的运距所需费用高达75万元。如果将产能布局华宁,可大幅降低运输成本。
在江浙沿海发达地区,一名普通工人的月薪要超过5000元,技术工人的月工资高达15000元。如果将产能布局华宁,不仅可大幅降低劳动力成本支出,同时还可享受国家西部开发高新技术企业“两免三减半”税收优惠。
项目落地华宁,按照招商引资政策,采取“一企一策”措施,实施投资奖励以及标准厂房租用等一系列扶持,帮助企业有效降低投资成本。同时,通过协调风能资源配置,帮助企业快速拓展产品销售。
省投资、降成本、减支出、得优惠、有市场。当华宁与上海电气、青岛天能、连云港中复连众三大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洽谈招商引资事宜时,成功地将这一系列产业发展支撑条件变成了吸引投资者的“吸铁石”。
在这样的支撑条件下,第一个投资华宁的蓝天重工在形成400台套产能后,产值以每年亿元级速度增长。刚刚落地的上海电气建成400台套风力发电机组产能后,一口气吃下了近8亿元的订单。随之而来的中复连众年产400台套风机叶片项目也签约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