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产业政策 >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发布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发布

2015-11-20 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数:8811

  加快农田水利建设。2014年国家安排农田水利建设资金540多亿元,共开展22个省区188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续建、改建骨干渠道长度4432公里,配套改造建筑物16121座;更新改造74处大型灌溉排水泵站,开展120个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和63个牧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
  (二)水资源领域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继续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国除新疆外,其余各省(区、市)市县级行政区“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分解确认工作已全部完成。完成100个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开展7个水权试点,制定《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管理办法》,启动105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河南等11省率先开展水生态文明创建。
  加强河湖管理与水资源保护。进一步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用途管制,组织编制了7大流域重点河段(湖泊)岸线利用管理规划,全面部署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划定管理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46个县(市)开展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编制《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办法》,制定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出台了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评估技术指南,对175个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环境保护部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项目三大监控体系基本建成,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取得积极进展。
  加快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14年,全国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7.4万平方公里,其中综合治理面积5.4万平方公里,实施生态修复面积2万平方公里。2015年上半年,继续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项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等工程。
  加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水利部继续实施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包括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新建大型灌区工程和跨界河流开发治理等工程,2014年共开工17项。推进大型灌区骨干灌排工程改造、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等项目。
  加强防汛抗旱工作。国家防总2014年共启动防汛抗旱防台风应急响应10次,组织实施城市和生态应急调水,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全年洪涝灾害死亡人数为历史最少。编制并组织实施《全国抗旱规划实施方案》,开展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山洪灾害防治、洪水风险图编制和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
  (三)林业和其他生态系统
  强化战略引导。2014年,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林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15—2020年)》,明确到2020年林业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目标措施。
  加强森林综合治理。2014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分别完成林业建设任务367万亩和557万亩;2015年上半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林业建设任务已完成61%,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营造林任务全部完成。
  加强林业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继续实施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和湿地保护补助项目,完成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全国森林火灾次数和受灾面积显著减少,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17.32亿亩森林得到有效保护。截至2015年6月底,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数达346个,国家湿地公园总数达569处。
  强化草原生态保护。进一步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启动并指导实施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推动实施退牧还草等草原保护建设重大工程。加强草原防灾减灾和执法监督。2014年全国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3.6%,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10.2亿吨。
  (四)海岸带及相关海域
  加强海洋灾害观测预警和应急管理。全国11个沿海省份均加强海洋灾害的观测预警和应急管理工作,国家海洋局推进海洋观测预报体系建设,开展海洋碳循环监测与评估,强化海洋预报预警。开展海平面变化监测,开展了面向沿海重点保障目标的精细化预报,进一步完善海洋渔业生产安全环境保障服务系统,向中国53个渔场28万余条渔船提供海浪和风场预报警报信息。
  不断完善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国家海洋局组织编写《中国海平面公报》和《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开展国家、省、市、县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试点,修改完善《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沿海大型工程海洋灾害风险排查技术规程》。
  积极推动海洋减灾综合示范区建设。选取山东寿光、浙江温州、福建连江和广东惠州大亚湾等海洋灾害较为频发的地区开展海洋减灾综合示范区建设,推动建立健全海洋减灾综合管理体系。
  加强海岛地区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中央专项资金支持修复保护项目30余个,在江苏、上海、浙江和海南等地所辖海岛修建防风、防浪和防潮工程,建设沿海防护林工程,有效改善了海岛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提高了海岛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五)气象领域
  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和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编制了《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管理办法》,国家级预警信息实现自动对接。完成了洪涝灾害风险致灾因子、脆弱性变化分析与评估,制定了气象灾害风险普查、风险区划技术指南。完善了国家、省、市、县四级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体系建设,开展气象灾害风险定量化评估业务试点。
  开展生态和环境气象服务。继续开展我国7个大气本底站温室气体观测站网能力建设。开展了华北、东北、华东和华南区域的雾-霾数值预报,更新了国家级环境气象模式污染源清单,开展了全国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业务。通过卫星环境气象监测平台开展逐日霾监测业务,开展了大气环境容量评估,建立了重点城市空气污染人群健康影响基础数据库。
  开展重点区域、特色产业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开展干旱对农业和水资源影响实时定量评估,开展有针对性的风力发电气候影响评估。编写出版《三峡工程气候效应评估》报告,编制了《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国家评估报告》。首次发布《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影响评估报告》蓝皮书。在9省实施农业与粮食安全、灾害风险管理、水资源、能源、城镇化、人体健康等六大优先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示范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
  (六)人体健康
  开展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疾病防控工作。加强传染病监测、报告和处置,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加强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印发《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防控方案(第二版)》、《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等技术方案,指导地方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卫生应急保障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气象局等部门对我国极端天气及自然灾害发生形势进行分析预判。印发《关于做好当前登革热防治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高温天气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开展防汛、抗旱、防台风卫生应急督导检查,组织做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和高温天气医疗卫生服务工作。
  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及气候变化相关的健康问题研究。国家卫生计生委积极开展适应政策指标研究,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合作开展全球环境基金项目“适应气候变化保护人类健康”。

【延伸阅读】

IRENA:2024年底风电总容量1133GW

法国启动AO10海上风电招标咨询

风电与光伏行业势头强劲!2025年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系列8大报告重磅发布!

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的“明阳之声”

习近平:要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国际合作

作为一项气候解决方案,海上风电将如何助力于自然受益转型

明阳参加中美地方气候行动高级别活动

涉及风电!山西省发布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23—2035年)

助力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 三一重能亮相COP28

金风科技亮相COP28,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风电力量

重磅!中美两国发表阳光之乡声明: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

周小川:风电、光电、电动汽车和储能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减碳方面的四大强项

《风能》对话Henrik Stiesdal:风电最有可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气候问题

金风科技发布首份气候行动白皮书

金风科技发布首份气候行动白皮书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气候与可持续发展事业部可持续发展业务部副部长任义东:ESG本质就是

世界资源研究所 (WRI)可持续转型中心研究员张文佺:全球气候行动倡议与中国供应链减碳

明阳智能朱雨露:沙戈荒大基地项目的尾流和气候折减研究

国家气候中心向洋:风光资源精细化数值技术产品助力国家能源转型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中国风电为加速全球的能源转型、构建全球气候治理的新格

阅读上文 >> 2014年中国风电场建设及其分布情况(附表)
阅读下文 >> 证监会查处华锐风电造假责任人 强调“守门人”职责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38589&page=3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