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海上风电 > 海上风电:“十二五”相差甚远“十三五”仍临大考

海上风电:“十二五”相差甚远“十三五”仍临大考

2015-12-07 来源:新华能源 浏览数:951


  中国风能协名誉理事长施鹏飞曾表示,中国海上风电起步较晚规模有限,国产风机关键技术依然有待完善,进口风机成本太高,项目周边缺乏大规模的电网基础设施,产业链配套不完善,导致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成本难以和新出台的电价相匹配。
  此外,我国的海上风电场大都处于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交替影响的区域。这些区域气候变化大,频繁遭遇台风、暴雨、潮汐、巨浪等影响,不利于进行海上风电施工建设。因此,我国东南沿海1年的有效施工天数仅为150天左右。这也导致海上风电场的施工工期延长和维护难度加大,增加了开发成本。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进展慢背后关键还是利益,近海涉及众多利益主体,建设风电一旦与其形成冲突,就需要权衡。比如,建设一个海上风电项目,对当地经济拉动十分有限,不能对投资、就业、税收形成带动,部分地方政府的协调积极性就不高。对于企业来说,在未来发展中,维护好海洋、海事、环保等任何一方的关系都十分重要。
  困境之下“十三五”仍需发力
  随着中国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风能因其巨大的社会和环保效益而被中国政府视为能源发展的重点。去年12月,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2014—2016)》,其中44个海上风电项目被列入建设方案,总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中国还提出了2020年建成3000万千瓦海上风电发展目标。
  然而,必须承认和面对的是,中国海上风电无论从技术方面还是政策和管理方面,与欧洲等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的差距。2014年,欧洲新增海上装机容量148.3万千瓦,占世界新增总量的87%。目前,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只有80多万千瓦,要实现在2020年建成3000万千瓦的目标,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与海上风电发展多重困难的大背景下,挑战相当巨大。
  但是施鹏飞表示,虽然风险很多,但随着国内陆上风电优质资源越来越少,发展海上风电是大势所趋,必须要有信心。目前中国海上风电由‘积极推进’改为‘稳步发展’。已经安排了10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项目做准备,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嗅觉更加敏锐,尽管阻力重重,但中国海上风电前进的脚步并未停歇,自2009年起步以来,中国海上风电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紧随欧洲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海上风电市场。为了降低成本,中国风电企业正努力创新核心施工技术、突破技术局限。
  中国各大电力企业已经或正在开发建设一些海上风电项目,积极推进一大批海上风电项目的前期开发。截至目前,中国国电集团已经在江苏建成海上风电48.2万千瓦,是亚洲最大的海上风电场。下一步,国电集团还将重点开发在福建、江苏等地的多项海上风电项目。
  与内陆地区风电能源需求不足的情况不同,业内专家表示,尽管当前国内海上风电的制约因素比较多,但是中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加快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对于促进沿海地区治理大气雾霾、调整能源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上文 >> 国家电投扎旗风电供暖项目列入实施方案
阅读下文 >> 国电电力在赣首个风电项目获核准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39031&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