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界风能协会、世界可再生能源协会、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等机构联合举办2015第七届世界非并网风电与能源大会。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酝酿进一步下调陆上风电标杆电价,以及新发布的6个电改配套文件中提出建立清洁能源优先发电制度,落实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表明国家对风电行业的引导是在打一套“组合拳”,本质上是帮助风电产业更加优化,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有利于避免“抢装”现象
此前,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讨论稿)中提出,“十三五”时期陆上风电标杆电价将逐年下调2-4分钱,从而保证实现到2020年风力发电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的目标。
“虽然最终方案还未出台,但就讨论稿来说,该调价方案设计更显现出对风电产业如何在一个较长时段内正确引导的意味。从这点上说,有别于去年底的那次调价。”一位全国风力发电技术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告诉记者。
2014年底,国家发改委宣布下调陆上风电上网标杆电价,将第一类、二类、三类资源区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下调2分钱,第四类风资源区价格维持不变。
上述专家告诉记者,那一轮电价下调引发了风电比较明显的“抢装”现象,从用意来说,也倾向于控制风电大基地装机节奏,支持风能资源不太丰富的中东部地区发展低风速风电场,倡导分散式开发,合理引导风电投资。而此次讨论稿,则倾向于未来5年,如何逐步提升整个陆上风电的整体竞争力。
国内某知名风电整机商的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如果最终方案如讨论稿这样设计,明确今后每年的调价幅度,对于风电产业发展是有益的。“这样,风电开发商包括整机商,都知道每年的成本要降到什么程度,来适应当年的电价水平,从而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在稳定投资者预期的同时,也能避免由于突然调整上网标杆电价引发的‘抢装’现象。”该人士说。
一位风电场项目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如果风电产业能够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较低的融资成本,电价下调并不会带来太大压力。
不过,也有风电从业人士向记者表示,下调电价并非提升风电产业竞争力的唯一办法。最让该人士感到不平的是,“火电并没有把环境治污成本核算在内,否则,陆上风电的价格已经很低,一味下调风电电价并不公平。”
弃风损失比电价下调影响更大
世界风能学会主席Preben Maegaard在2015第七届世界非并网风电与能源大会上说,2014年世界新增风能装机容量52吉瓦,比2013年明显增长,总装机容量已达370吉瓦,而今年全世界风能总装机容量有望增加到400吉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市场大幅增长,截至目前,中国累计风电装机突破108吉瓦。“风电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能源,中国也成为风电投资最大的国家。中国的努力让世界获得了从传统能源向新型能源发展的巨大动力。”Preben Maegaard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