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一场旷日持久、遍及多个省市的雾霾前不久震惊世界。在无奈的“等风来”吹散雾霾的日子里,我们不禁思考,如果能源更清洁一点,多好。
十几年不停追赶,为何装机量跃升世界第一,创造中国奇迹的风电被弃用?每年100亿元的弃用风电还要在风中飘多久?
风电弃风限电形势正在恶化,业内预测,今年可能有200亿-300亿度风电白白流失掉,经济损失可能高达100亿元。一头是流失掉的真金白银;另一头却面临地方政府催促投资上项目。投资,还是不投资?风电企业真是难上加难。
我国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说,这意味着,风电装机至少到2亿千瓦。
秦海岩表示, 必须发展可再生能源。据专家测算,到2020年风电装机不到两亿千瓦以上,光伏发电装机不到一千万千瓦以上,这个目标是很难实现的。
截至今年6月,我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为1.06亿千瓦,仍有建设需求。但是,弃风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投资热情。
一位风电行业负责人建议,在消纳不畅的情况下,风电项目的审批节奏应有所控制,盲目上项目最终会形成投资浪费。
这位负责人表示:“投资就在这,白白浪费了。我认为还要把审批速度降下来,有些项目要谨慎地来做。少批或者说不批项目,对企业也有利,对国家也有利。 ”
但是,风电属于清洁能源,而且项目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在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显然乐于推动这类项目大批量上马,以快速增加绿色GDP。因此,来自政府部门的催促,让风电企业头疼不已。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风电企业负责人说:“大家都很迫切,非常迫切,不开工还要被政府部门开会约谈,让我赶快动工。你不搞,别人就搞,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地方政府也有招商引资压力,我们能理解,但是我们也很头疼。”
投资开工,怕没效益;不投资开工,怕项目资源被政府收回。扭曲的现状,企业左右为难之下,期望风电审批权,重新回到国家层面统筹。
一位风电企业负责人认为:“由国家严控风电审批,将风电限电规模控制到一定范围。限电率降下来之后,再逐步放开审批。”
国家能源局已经注意到风电限电问题,并将弃风限电列为“十三五”期间重点解决的问题。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处长李鹏甚至表态,“十三五”不能有效解决限电问题,整个行业发展都没有意义。
风电投资左右为难为哪般?经济之声评论员蔡军作出了评论:
有句古诗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我国现在建了很多风电,但是这些风电发不出来,尤其在甘肃问题极为突出,有一些企业60%的风电都发不出来。曾经被视为清洁能源宠儿的风力发电现在弃风限电的形势不断恶化。风来了,但春风难度发电关。2015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平均弃风率达到15.2%,甘肃上半年弃风率最高,达到了31%。大量的风看来只好留作吹走雾霾之用,风电投资如今左右为难,怎么前行呢?
要破解这个难题,要先分析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很多人首先怪罪于“风电”有天生的弱点,大家都知道火力发电主要用煤,长着一张黑炭脸,自然不受欢迎。水电、风电、太阳能、核电都是白白净净的俊男靓女。但是性格不同,水力发电丫鬟性格,最受欢迎,如同自来水召之既来,不要时关龙头挥手就走。核电是个犟小子,干起活来麻利,但让它停却停不下来,是个没法关龙头的水管,难怪世界最青睐核电的法国最高比例也只到80%。风电纯粹大小姐脾气,它发电不要也得要,它不高兴不让走也得走。风发了电,其他配套还得在旁边伺候着,一个人的活要准备两个人干,难怪不喜风电。
但前几年我国风电发展气势如虹,累计并网容量1亿多千瓦,累计并网容量同比增长27.%,提前完成风电“十二五”规划目标。记者在报道中也谈到,我国“十三五”期间,风电迎来进一步调高的规划目标,为什么受欢迎的东风今年突然又变成要被丢弃西风?
有人怪到目前产能过剩,因为现在钢价不如猪价,用电大户钢铁企业真正成了猪坚强,存活都不易,于是电价也成了一把杀猪刀,对发电公司也构成压力,发电企业也要变成猪坚强。于是企业只有保火电、弃风电。是不是就该新生的风电作出牺牲?看看北方天空的雾霾,相信很多人会摇头。
怎么让风电投资不成为鸡肋,可持续发展?先来看看德国的例子。德国能源转型一直备受关注,它提出了宏大的能源转型目标——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德国电力供应中的份额要达到50%,2040年要达到65%,2050年则要达到80%。不要煤和油,而且连核电都不要,德国决定在2022年前关闭全部核电站。
德国和法国、中国等是最早将上网电价补贴制度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国家。去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为1560亿千瓦时,已经占到全国发电量的27.3%。随着可再生能源份额的提高,德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协调发电系统与电力系统之间的矛盾。过去,德国电力装机主要由一些大的发电厂来贡献,但如今,德国已经拥有至少1500万个大小不一的发电系统, 88%的装机容量分别来自农民、居民个人、开发商以及工业用户的发电系统。德国决定将来通过竞拍方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成本越低的电力,接入电网越容易。
我国大的发电公司,当初建风电的时候都搞“风电三峡”,是为了成本低。风电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能不能输送关键不在于是否建个特高压电网,而在于能否有市场价格的落差。如果能够引入充分竞争,就能迅速降低成本,有了市场价格的杠杆驱动,其他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