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0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风电弃风限电形势恶化,眼看着每年200亿到300亿度风电白白流走。业内分析,主要原因是市场用电需求下降,而火电装机增长过快,风电无奈给火电让路。在全球减碳大潮之下,我国风电行业可能要上演一场对火电的绝地反击。
就在风电弃风限电愈演愈烈的时候,一场“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在苏州举行,据称这次大会获得了国务院特批,主旨是为2016年杭州G20峰会做出铺垫,这个论坛提现出的主旨精神,可以简化为三个字——“去煤化”,也可以说或是表态中国削减碳排放的决心和信心。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孝信说,这个论坛更是一次动员大会,在全球减碳大潮之下,中国要向低碳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力挺可再生能源。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高世宪也明确表示,国家正在全面支持可再生能源挑战火力发电。
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也代表风电行业,明确提出两点要求。
秦海岩说,一要严格执行可再生能源法,结合电改要出台办法和措施。如何落实可再生能源法,保证风电的全额上网,全额收购,全部消纳。第二个立即要停止火电的审批和建设,现在已经到了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调结构的阶段,如果火电再上去会影响整个结构的调整,耽误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机遇。
电力行业处于能源转型的重要位置,决定着中国能源转型成功与否。而眼下,中国66%以上的一次能源消费依赖于煤炭,70%发电来自火电。2002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5%的目标,意味着以煤炭为“口粮”的火电必须调整。
火电给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让市场,意味着利益调整,这个蛋糕怎么切?风电业内人士认为,当前,能解燃眉之急的措施是,在新疆、甘肃等新能源富集区,让一些大型企业的自备火电厂或西北区域内的公网火电厂参与调峰,给风电让出发电空间。
一位西北新能源企业人士说,尤其是在新疆肯可能自备电厂更加明显一些,自备电厂调风方面或者是利用小时方面,应该和供用电厂一个层面,这样比较公平。火电如果关一点,或者少发一点,起码减少了污染,节约了资源。
除此之外,风电行业还希望国家层面加强协调,增加西北风电跨区外送的份额,让新能源电力在全国更广大的范围内消纳。
长远来看,风电业界把希望寄托在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之上。所谓配额制,就是规定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比例,从制度上保障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但是,这个问题讨论近10年之久,一直卡壳在利益分配上。新疆一位风电企业负责人建议:行业协会出面协调风电给火电的补偿方案,“把有一些增加排放的或者不可再生的电源能不能稍微降一下,当然你得有一个机制,平衡一下,补偿一下它,光、水、风能不能多发一点。在一个局地先做起来,然后慢慢的放大放大,其实这里边是一个利益平衡的问题,现在的技术是完全可以实现了,行业内的协会应该多出来发发声音。”
对于弃风限电现象,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史丹分析认为:
史丹: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几方面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我们风电建设的过程当中,缺乏一个系统的考虑,没有考虑到风电的消纳问题,这个问题在电力需求下降的时候愈发突出。至于解决的办法,一个是配额问题,我们国家以前也提到过,可再生能源发电要占到15%。此外,可再生能源法中规定要施行节能发电调度,也就是可再生能源发电要优先安排,而现实中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做发电计划的时候要把风电的因素更很好的考虑进来。还有对风电的预测的问题,如果我们遵守可再生能源法优先安排风电上网,首先要做好预测,这样能够很好的解决。另外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是扩大风电外送的范围,增加市场的消纳渠道,但这肯定不是短期内就能解决的。在短期内要想更快更好的消纳风电,关键还是在需求侧要加强管理。
经济之声:从电力调度角度来讲,如果风电的规模达到一定的比例,会不会影不影响电网的安全?
史丹:风电不稳定,忽高忽低,而电力供需必须实时平衡,如果一下输出很多电,消纳不了,就只好关掉了。从关停成本的角度上来看,可能风电关停的成本比火电低一点点。考虑到节能减排、气候环境的问题,我们还是要尽量多上一些清洁能源。
经济之声: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如果这个技术问题不能够很好的解决,作为统调来说,可以永远不上这种不稳定的电源,这是不是一个问题?
史丹:技术问题是一个时点的问题,制度问题是一个时期性的问题,这个时点问题通过制度的调整是可以解决的。我们可以做好规划,把风电送出来,技术的问题同样用技术手段来解决,做好风电的预测,预测做得越准,越好安排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