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减系数是什么?
国家发改委《关于对中国风电发电量折减问题的说明》文件给出了官方定义:风电场发电量折减,指对影响风电场实际出力的因素进行逐个分析,得出各因素所引起的风电场发电量减少的数值。
通俗一点解释这里面的物理意义,就是风电场的理论发电量是采用测风数据和风机的理论功率曲线计算出的一个电量,而我们要评估的风电场上网电量是风电场上网点关口表的考核电量。上网电量往往是少于理论电量,两者间的差异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折减系数。今天小编要和大家探讨的就是:这些减少的电量究竟去哪儿了?每一项少了多少怎么评估?
国内常用的参考折减项及典型取值
折减系数中具体应该包含的折减类别,发改委《说明》中也给出了参考折减项以及典型取值范围,每一个细项的取值连续相乘即可得到总得折减系数。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不难看出这个参考折减项和取值,是在当时风电技术水平下的一个经验参考取值。随着行业在风电场开发和技术研究上不断的精耕细作,这里的折减类别和计算方法已经可以进行更细化分类和更精细的取值。下面小编尝试大胆给出自己在2012年就开始使用的一种新的折减系数计算体系,供大家探讨。
折减系数应该这么分类
相乘还是相加?
首先,在大量的实际项目设计和后评估中我们发现,以往使用的所有折减项相乘的方法,仅适用于各折减项为相互独立的情况,例如:风机叶片污染性能损失折减和线损折减,他们是可以同时存在并造成电量损失的。而有一部分损失项是互斥的,如风机可利用率、场内线路可利用率、变电站可利用率、电网可利用率、计划维护停机、冰冻停机、极端气候停机等,任何一项损失发生时都是独立影响,直接造成发电量损失,所以这一部分折减项我们认为采用相加的方式更符合实际情况。按照数学中的计算方法,对于相互独立事件发生的概率采用相乘的方式,
而对于互斥时间则采用相加的方式,
这样把所有折减项按照发生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上述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