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利用风电的减排效果十分明显。仅风电每年发电10亿千瓦时左右,可减少燃煤减排二氧化硫171.4吨、氮氧化物302.29吨、二氧化碳69.75万吨。预计在远期,示范工程的年二氧化碳减排量可达到289.82万吨。
此外,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劣质煤就地转化、发电炼铝,也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欢迎。
“我们这里的劣质褐煤自燃十分严重,前几年经常是白烟弥漫,空气和环境都让人担忧。这些煤外运不合算,和中等煤参配效益又低。”蒙东能源副总经理何宏伟回忆。
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的建成,构建了能源生产中心与能源需求中心直联的产业布局,180万千万火电年就地可消纳霍林河地区2600-2800大卡劣质褐煤1000万吨,大幅减少了原来煤炭外运情况下产生的碳排放和煤炭资源损失。
“在未来排放空间存在‘天花板’的前提下,只有大幅降低碳强度,使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逐步脱钩,才能以尽可能小的碳排放量支撑更大的经济规模。”刘明胜认为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正是符合未来趋势的低碳循环创新模式。
发展模式或可推广复制
“电解铝是高耗能产品,同时也是高载能产品。我们把污染环境的劣质煤转化为了电解铝。另外在电解铝中,还用到十分之一的风能,将它也储存到电解铝中,事实上,我们是变废为宝。”王铁军这样诠释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的探索和实践。
当下,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正在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当中。刘明胜透露,下一步,这一工程中还将进一步增加绿色能源的配比。智能局域电网,不仅包含风电,还将融入太阳能。
那么值得注意的是,蒙东能源循环经济创新发展模式,能否在其他能源企业中得到推广复制或有所借鉴?
“蒙东能源智能局域电网风火互补电力调度技术的运行参数和经验,对今后提高高载能行业和高排放行业接纳间歇性可再生能源能力,积累大规模风电非并网运行的经验,具有借鉴作用和示范意义。”刘建平说,基于局域电网对优化调度方式的研究,也将为今后更大范围的智能电网技术开发和推广产生积极作用。
“锡林郭勒盟白音华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完全符合低碳创新模式整体复制的要求,蒙东能源已有的对低碳创新模式的整体设计、规划和开发经验,可以得到充分完整的应用,从而促进白音华地区尽快形成低碳产业格局。”刘明胜也透露,在白音华地区推动低碳创新模式的落地和应用,将成为国电投推动低碳发展的一个重要工作。
有专家认为,从实践意义上看,蒙东能源的这种发展方式将有更高的适用性,尤其是中国西部地区而言,通常具有资源禀赋好,但用能载荷不足。通过主动构建能源消费端,建立独立循环的、以低碳能源带动高载能产业发展的模式,对于我国实现东西部全面发展,推动西部地区城镇化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