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新能源作为朝阳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投资的确存在产能过剩,而高水平产能却供不应求。随着产能分化的加剧,预期各地方遍地开花的新能源基地及其带领下的大批新能源企业,也必将迎来一场弱肉强食的行业竞合。
分歧
“过剩”观点遭遇企业异议
国家发改委将风电设备、多晶硅产业连同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一起打入“产能过剩”之列。一时间,“集万千宠爱”的新能源产业前景笼罩了空前的阴影。
今年9月份,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中提到:“严格控制风电装备产能盲目扩张,原则上不再核准或备案建设新的整机制造厂;严禁风电项目招标中设立要求投资者使用本地风电装备、在当地投资建设风电装备制造项目的条款。”
这项“限令”的下发,在一位风电设备商看来,可能会给如火如荼的新能源产业泼上一盆冷水。有专家表示,随着政府对新能源项目准入门槛的提高和项目审批权的控制,不少新能源企业遇到了融资难题,“见风使舵”的风投也对普通的新能源投资项目“敬而远之”。
然而,不少新能源企业人士表示,尽管风电设备、多晶硅近年新上马的项目较多,但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启动和“市场之手”的调整,我国的风电设备、多晶硅“实际产能”并未出现所谓的“过剩”。
风电设备龙头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今年的订单一直比较饱满,公司的扩产计划还将如期实行。同时,东方电气、华锐的经营状况也保持平稳,丝毫没有受到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可见,高水平风电设备的产能实际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在11月2日的中国清洁能源国际峰会上表示,政府对风电设备、多晶硅产业作出产能过剩的判断,实际意在控制新能源产业出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对高水平的产能依旧持支持态度,例如国家着手限制耗电较高的多晶硅项目,但对耗电量较低的多晶硅项目还是比较鼓励的。
由此可见,政府对新能源产业“把脉”的结论是:一哄而上、低水平的产能过剩亟待破除,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产能未来很可能继续得到支持,政府捧“高”压“低”的政策预期也将带来行业的大洗牌。
矛盾
项目“热情不减”与风投“谨小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