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价后,一类资源区的陆上风电项目上网标杆电价将在2018年降至每千瓦时0.44元,而降价后的燃煤发电上网标杆电价在每千瓦时0.4元左右,二者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这也意味着离2020年风力发电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在离风电平价上网目标越来越近的同时,我们对弃风限电的治理是否也与理想目标越来越近?
我国弃风限电情况从2010年左右开始显现,2012年达到高峰,当年弃风电量达208亿千瓦时,弃风率约17%。2013年开始出现好转,弃风率降至11%,2014年上半年更降至8.5%。但是,去年以来,弃风率却大幅反弹,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电网公司方面表示,近两年经济增速放缓、用电需求增速减慢、消纳市场总量不足的大背景,与新能源集中的“三北”地区电源结构单一,灵活调节电源比重低,采暖期供热机组比重大,以及电网发展滞后、新能源送出能力受限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2015年以来风电等新能源消纳矛盾更加突出。
据业内人士称,主管部门试图多举措解决弃风难题。例如,实现就地消纳方式的多样化;特高压风火捆绑外送;智能电网灵活调配;配额制及审批区域的限制,保障全额收购风电等。
统筹规划须先行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朱瑞兆此前告诉记者,风电和电网、风电和其他电源之间没有做到统筹规划,这也加剧了“弃风”隐患,在如何统筹规划方面,大有文章可作。
据介绍,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流程相对简单,核准进度快,建设周期短;而电网接入系统核准程序复杂,影响因素多,协调工作难度大,工程的建设周期也较长。因此,很多地方的电网建设跟不上风电发展的步伐。
显然,风电产业要发展,既要解决好风电装机快速增长和消纳空间有限之间的矛盾,也要解决好风电与其他电源之间、风电与电网之间规划不统筹的矛盾。
“风电装机目标的规划虽然重要,但是比规划装机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包括风电在内的整个电力系统的规划。”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教授刘永前曾向记者表示。
刘永前认为,风电的发展并非风电产业自身的事情,而是与整个电力行业息息相关,必须进行顶层设计,做好整体的电力规划,从发电、输电、储能、配电各个环节统筹规划,并进行相应配套,只有这样才能把风电的整体效率提升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