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为减轻“呼吸之痛”,中国已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发布史上最严“大气十条”,修订《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目前,中央和各地地方财政已先后至少投入数百亿元人民币,用于机动车尾气控制和油品升级等。但效果并不显著,京津冀等地仍然不时遭遇“霾锁连城”。
对于中国人的“心肺大患”雾霾,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重拳治理。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今后五年生态环境质量要总体改善,特别是治理大气雾霾要取得明显进展,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
3月5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也明确提出,要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气化工程,细颗粒物浓度下降25%。这是PM2.5首次出现在五年规划中,可见政府治霾的坚定决心。
▼
内陆核电重启无时间表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围绕内陆核电的博弈再度燃起。湖南等代表团再次提交建议,呼吁2016年启动内陆核电建设。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两会期间表示,“关于在内陆建核电站,我们仍在进行深入论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目前尚无明确时间表。”白克力认为,目前为止国内运营的核电机组只有28台,装机容量仅为2830万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量2%左右,发电量约占全国的3%,远远低于核电在全球电力供应中的比例,即使按2020年的目标,在整个电力装机规模中占比也很小,所以我国沿海发展核电空间很大。
▼
新能源汽车享政策红利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再次提到新能源汽车到2020年产销累计500万辆的目标,并鼓励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车使用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政府工作报告也要求加快建设城市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共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万辆,而2009年到2015年中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近50万辆,按照2020年500万辆的目标计算,未来五年年均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要达到9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成长依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充电桩也将因此受益。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里,我国培育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发展新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