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在北海南部165Mw Belwind海上风场的观测案例,结果显示,距离地表10米的风速在风场下风方向55公里的范围内存在尾流,而在下风向30公里处,尾流区的风速减小幅度几乎与背景气流的自然变化幅度大小相当。
考虑到海上尾流衰减的速率远小于陆上尾流,以及内蒙古和北京交界处的眼上太行山这样复杂的地形,内蒙古风场带来的尾流影响范围应该会更小。这一实际观测结果也验证了此前有关学术研究中尾流效应的影响范围大约为30-60公里的结论。案例二通过在平坦草原的仿真中增加拖曳的方式,在夜间稳定条件下测得在距离风场下风向60公里处尾流中风速比环境风速减小(10%)同时,风速的减小局限于比风机本身高约100米的大气底层。
和夜间相比,在空气对流影响下,尾流的影响范围在白天将进一步减小。而这样的风速减弱在进入内蒙古和北京交接处的燕山和太行山区域后,会快速与山地引起的复杂气流进行混合,尾流对风速的改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案例三在欧洲的大陆量级仿真研究中,研究者发现,5倍于目前内蒙古的装机容量会使平均大气环流发生变化,并使得局部地区冬季气温和降水发生微弱变化(温度变化0.3K,降水变化0.15毫米),对夏季的影响则更加微弱。在地形平坦的的欧洲大陆,即使在风场周边,在尾流影响最强的冬季(12月-次年2月)距离10米处的风速减小也小于0.1m/s。
以上图片均来自远景能源和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联合发布的《内蒙古的风电场会影响北京的空气质量吗》白皮书对于内蒙古与北京周边这样的复杂地形,预计风场开发对与风速的影响也会与此相似。看过上面这三个不明觉厉的实验结果,不知道大家明白了吗?其实不明白也是可以的,只需要记住一个结论就行,内蒙古风电场对北京的风变小和雾霾增加都没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