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风能协会、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2015年风电整机商市场份额数据后,日前,国际知名风能研究机构MAKE发布了《2015年全球风机制造商市场份额分析》。在MAKE版的榜单中,金风科技、联合动力、远景能源、明阳风电、上海电气继续领跑中国市场风机制造商前五位。
继中国风能协会、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2015年风电整机商市场份额数据后,日前,国际知名风能研究机构MAKE发布了《2015年全球风机制造商市场份额分析》。在MAKE版的榜单中,金风科技、联合动力、远景能源、明阳风电、上海电气继续领跑中国市场风机制造商前五位。
新增吊装容量28.2吉瓦
MAKE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新增吊装容量为28.2吉瓦。此数据低于中国风能协会此前公布的3050万千瓦的装机量。
对此,MAKE亚太区首席代表孙文轩向记者表示,在数据收集与核实过程中,发现企业上报的数据中含有大量待开工、在建与仅部分吊装的一、二、三类风区项目。部分制造企业由于虚增量上报过多,甚至不惜将确实完成吊装的四类风区项目搁置未报。
孙文轩在解释报告的数据来源时说,国际市场的统计数据基本是以并网容量来计算的,但在国内并网程序仍有待规范,加之各种影响因素较多,因此是以吊装容量来计算的。在整机商提供项目吊装清单的基础上,通过信息跟踪、现场核实、叶片和齿轮箱等配套零部件产能分析,得出尽可能准确的统计数据,并最终发送给整机商进行确认。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2016年全国风电开发建设方案》透露,今年全国风电开发建设总规模为3083万千瓦。孙文轩预计,今年实际的装机量可能会比这个方案低。他认为,今后几年每年新增装机量会维持在2500万千瓦左右。
中国厂商国际化能力仍待加强
根据MAKE发布的报告,维斯塔斯以7.6吉瓦的成绩排名第一,其同比大幅增长主要依靠去年美国市场的优越表现及欧洲市场的稳定发展。金风科技全球新增容量为6.9吉瓦,包括239.8兆瓦的海外市场并网容量,位居第二。
除了金风科技的出色表现外,MAKE的报告显示,联合动力在全球取得了排名第六的成绩,远景能源与明阳风电也均跻身全球前十。此外,排名11至15中另有四家都是中国制造商。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此前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2015年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市场份额报告中,金风科技凭借7.8吉瓦的全球新增装机,首次问鼎全球第一。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各家机构数据来源的不同,最终的统计结果和排名略有区别也属正常现象,对此不必过分纠结。2015年,中国风电整机商作为一个整体所取得的进步的确令世界风电行业瞩目。
MAKE的报告显示,联合动力在2015年仍保持新增吊装量的增长,维持第二的市场地位。不过,MAKE认为,联合动力目前主要依靠国电集团的项目支持,后续即将推进的市场化战略成功与否,可能会决定其未来市场份额的发展空间。
远景能源与明阳风电的“第三名之争”同样引入关注。此前,在有的机构的数据排名中,这两家整机商是“并列第三”。MAKE的报告显示,远景能源2015年国内新增吊装量是2630.4兆瓦,明阳风电则是2452兆瓦,仍然非常接近。
孙文轩认为,2015年国内企业能取得那么良好的成绩归功于国内市场的爆发性增长。“抢装”电价是一个重要因素。
孙文轩向记者表示,中国风电整机商的进步有目共睹,但与那些具有较长历史的跨国巨头相比,除了运行业绩的短板外,在核心技术和质量稳定性可靠性方面也确实存在差距。目前,中国风电整机商在海外的运行业绩仍以发展中国家为主。风电制造“走出去”一是通过自建风场的形式实现,二是通过为当地提供项目建设资金的形式进行设备输出。而依靠自身品牌影响力获得的中标比较少。
“中国风电整机商要与维斯塔斯、歌美飒等巨头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就要在国际各个市场获得平均分配的市场开拓能力。这需要中国整机商依靠平稳的国际化发展,从管理、质量、运营等各个环节提升。”孙文轩称。
外资厂商在中国市场占比有望回升
据业内人士介绍,1986-2006年的二十年间,以丹麦维斯塔斯、西班牙歌美飒为代表的外资厂商在中国风电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有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9.8万千瓦,排名第一的维斯塔斯占据了27%的市场份额,当年,本土整机商与外资整机商的市场份额之比为33:67;2004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9.7万千瓦,本土整机商、外资整机商市场份额之比变为25:75。
随着近年来中国本土整机商的全面崛起,外资整机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急剧下滑。到2014年,外资整机商在中国风电市场所占份额萎缩到2%以内。
孙文轩认为,外资整机商的占比下降一方面与中国风电制造的性价比优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MAKE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歌美飒在中国市场新增装机434兆瓦,远远超过维斯塔斯,在中国市场的外资制造商中位列榜首。
“最近几年,外资整机商在中国风电市场的年新增装机量很少能超过500兆瓦,但今后两年会出现超过500兆瓦,甚至达到1吉瓦的情况。”孙文轩说,“之所以会出现这一趋势,是因为中国的风电市场也在发生变化,未来将有更多的小型风电开发商参与竞争,而这些小型开发商在采购风机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他们会更倾向于采购在全生命周期内性价比更高的外资品牌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