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IEC标准定义的极限阵风,其阵风的时间尺度是秒级,10分钟统计数据完全不能给出阵风的情况。一旦风场的实际极端风况条件超过IEC标准定义的条件,风机安全就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尤其是复杂地形的山地风场。
中期风机运行
除了受到前期风机选型的影响外,风电场的盈利能力还受到中期风机运行的影响,其中有两点最为关键。
一是风机故障对风电场发电量的影响:从下图国内典型风电场故障损失电量所占理论发电量的百分比看,在故障发生率高的风电场,故障损失的发电量要占理论发电量的3%以上,一般风电场的故障损失电量超过1%。
下图描述的是某风机在不同工作点运行的功率系数对比情况,横坐标是风速,蓝点是设计阶段确定的最优工作点,绿点是根据风机实际运行进行优化后的工作点。由此可见,设计阶段确定的最优工作点不是实际最优点,通过优化可以明显提高功率系数,提升发电量2至3个百分点。
后期评估主要是评估风机的发电性能以及实际载荷情况,这是反馈并修正风机运行优化的重要一环,如果后期评估不准确,就会错失修正和改善风机运行业绩的机会,影响风电场的盈利能力。
先来看风机发电性能评估。风机发电性能的评估主要依赖于基于测风塔测量数据的功率曲线测量,但在复杂地形的山地风场,地形条件会对风流产生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功率曲线测量的准确度。
IEC61400-12-1标准定义了功率曲线测量对地形的要求(见下表),D表示风轮直径,L代表测风塔到风机的距离,大致要在2D-4D范围内,一般推荐2.5D。由此可见,在复杂山地地形,很难满足IEC标准要求。
再来看实际载荷评估。实际载荷评估是重要的后期评估内容,其结果会影响未来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部件失效风险。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做载荷测量,通过在风机主要受力点上安装应变片测量出风机实际所受载荷,并根据风场的风速数据外推到20年风机寿命期内的载荷,以此评估风机寿命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年与年之间的风况不同,风对风机损伤程度也不一样,所以用“外推”方法评估风机20年的寿命情况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至此,我们分析了影响风电场盈利能力的三大因素,那么更好的解决方案呢?远景能源工程师当然要与业内分享远景智能风机解决方案。
问题来了,为什么提升风电场盈利能力要用远景智能风机?
这要从“如果”说起:如果风机能够实时感知自身的载荷情况,做到自动控制降低载荷,就能扩大大叶轮风机的适用范围,解决前期选型的挑战;如果风机能够实时感知自身的气动性能变化,做到自动调节优化,就能提高风机的发电性能,提高中期运行的效率;如果风机能够实时重构实际风况,做到自我评估性能以及疲劳寿命,就能优化生命周期内的运行,提高后期评估优化的效果。
值得欣慰是,远景智能风机基于载荷的实时风机控制技术完全可以让上述“如果”成为现实。
基于载荷的实时控制是将整个风机模型植入与风机控制器中,作为物理风机的数字镜像在控制器中实时运行,估计出物理风机不能准确测量的物理量,比如经过风轮平面的风速、部件的载荷、气动性能的变化等等,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自适应的控制和调节;同时,物理风机将传感器测量的物理信号,反馈到控制器里进行数字镜像模型的修正,请看下图的示意。
基于载荷的控制方法,通过载荷的估计,可以提早识别危险工况,及时调整控制动作,保证风机安全,提高风机适用范围;同时,通过叶轮风况的重构,可以评估叶片的实际气动性能,自动调整工作点,提高发电效率;通过载荷对风机实际疲劳损伤的估计,可以掌握设备的健康情况,预防部件失效,降低风电场全生命周期的运行成本。